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一)外大父方伯公

风神只似壮龄时,鹤发丹颜古接䍦。

此日南平白社长,当年中土紫薇司。

灯前历历蝇头字,箧里翩翩近体诗。

江月江花时共赏,非仙非隐使人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形象,他虽已鹤发丹颜,却保持着年轻时的风采与活力。诗人通过“风神只似壮龄时”这一句,巧妙地展现了老人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内心依旧充满激情与朝气。接着,“鹤发丹颜古接䍦”进一步刻画了老人的外貌特征,以鹤发和丹颜象征其高寿与智慧,同时“古接䍦”则暗示着老人与古代贤哲相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日南平白社长,当年中土紫薇司”两句,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老人身份的尊敬与感慨。南平白社长可能指的是老人在地方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而“中土紫薇司”则可能暗指其在朝廷或文化界的重要角色,显示了老人过去辉煌的成就与贡献。

“灯前历历蝇头字,箧里翩翩近体诗”描绘了老人晚年的生活场景,他在灯下阅读蝇头小字的书籍,整理着精美的近体诗集,体现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即使在老年也未曾放弃对学问的探索。

最后,“江月江花时共赏,非仙非隐使人疑”两句,通过自然美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氛围。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的美好,既非仙人般超凡脱俗,也非隐士般遁世避世,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世间,令人对其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产生深深的敬仰与疑惑,即为何能如此从容不迫,达到如此高远的人生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者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魅力与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与高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二)孝廉舅惟学

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

服药前身应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怀中明月珠堪售,望里神仙路不赊。

只恐凤池须彩笔,难从勾漏问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三)侍御舅惟长

懒慢人间惟叔夜,闲居膝下似安仁。

云霄调外沈冥客,花月尊前感慨身。

圃学东陵瓜欲结,家通北渚蕙堪纫。

长卿此日游将倦,醉月吟风幸托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四)中郎弟进士

前年羽猎献长杨,归去三湘问雁行。

作赋丽如袁彦伯,通经精似蔡中郎。

角巾领袖高阳侣,麈尾凭陵侠少场。

梦草真堪对小谢,种花无那去河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五)小修弟文学

却怜射虎人难偶,只觉雕虫技益工。

白日悲歌燕市筑,青春失意楚人弓。

陇西不愧称金友,仆射从今避火攻。

如此无官穷亦得,高名谁复杜钦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