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画幕含春度清吹,高烧绛蜡金盘腻。

铜龙滴露夜声沈,老兔崩云秋影坠。

银筝断续檀槽语,紫雾迷濛罩金缕。

蝉衫麟带委罗屏,枕花湿透巫峰雨。

牵丝晓井啼乌急,寒螀吊月香兰泣。

红光渐射菱花台,又拂娇蛾写春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夜曲》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既幽美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画幕含春度清吹”,开篇即以“画幕”暗示室内装饰的华美,虽是深秋,却仿佛春意犹存,清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这句不仅描绘了环境,也预示着情感的转折,从温暖舒适转向了淡淡的哀愁。

“高烧绛蜡金盘腻”,接着描述了室内点起的红烛,烛光映照在金盘上,显得格外精致和温馨。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

“铜龙滴露夜声沈,老兔崩云秋影坠”,铜制的水龙头滴落着露珠,夜深人静,只有滴水声回响。远处的山峦间,一只老兔在云层中跳跃,留下长长的影子。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银筝断续檀槽语,紫雾迷濛罩金缕”,银色的筝弦时断时续地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紫色的雾气弥漫,笼罩着金线绣制的衣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

“蝉衫麟带委罗屏,枕花湿透巫峰雨”,衣裳如同蝉翼般轻薄,麟带则像龙的鳞片一样华丽,它们被放置在罗屏之上。枕头上的花朵被雨水打湿,仿佛巫山之巅的雨滴,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牵丝晓井啼乌急,寒螀吊月香兰泣”,清晨,井边的乌鸦急促地啼叫,寒露下的虫鸣仿佛在月光下哭泣,香兰似乎也在为这凄凉的景象而哀叹。这些生动的描写,将秋夜的凄清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光渐射菱花台,又拂娇蛾写春碧”,最后两句描绘了红光逐渐照射到菱花台上,仿佛春天的绿意又在娇嫩的眉毛上显现。这不仅是对色彩的描绘,也是对生命与希望的象征,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些许温暖与生机。

综上所述,《秋夜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秋夜晚的独特魅力,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况味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老将行

老夫元是良家子,少年流落戎行里。

能将一剑净烟尘,几入重围身不死。

累累金印肘间悬,塞上驰驱五十年。

已羡功勋载盟府,久看姓字书燕然。

一朝谢病归岩壑,门外萧条可罗雀。

身经百战未龙钟,犹向人前誇矍铄。

宝剑年多锋锷销,枥中老骥鸣萧萧。

戎衣挂壁成尘土,旧日红旗颜色凋。

一自投閒经几载,请缨壮志还应在。

遥望沙场愿裹尸,犹思铜柱标炎海。

锋镝今年去备边,连营烽火通甘泉。

多少材官俱束手,无人贾勇能登先。

将军闻此气勃勃,目眦裂尽冠冲发。

便往投书献至尊,雄心誓欲探虎窟。

据鞍顾盼出辕门,垂老还堪报主恩。

但令此去清沙漠,不管金鎗臂上痕。

形式: 古风

北邙行

洛阳城外邙山麓,旧鬼哀呼新鬼哭。

黄昏髑髅作人语,白昼乌鸢攫人肉。

新坟古冢争嵯峨,世间人少北邙多。

北邙山中松柏树,听尽车前薤露歌。

人生处世多辛苦,贤愚贵贱同抔土。

不如归去学还丹,丹成白日生羽翰。

形式: 古风

结交行

酌君金兕觥,听我结交行。

今人结交只结面,三杯浊酒倾生平。

酒酣拔剑多意气,死生患难毋相弃。

出门酒醒各东西,此情便已生同异。

结交难,重可悲,人情反覆谁能知。

笑谈各已藏矛戟,对面真如隔九疑。

君不见陈馀与张耳,当年刎颈徒为尔。

又不见鲍叔与夷吾,千载相知能有几。

仇隙多生谑浪间,睚眦起在刀锥里。

翟公宾客竟如何,一旦门前张雀罗。

田文座上客常满,一朝失势皆分散。

结交行,难重陈,世途处处皆荆榛。

今朝相对且饮酒,明日悠悠行路人。

形式: 古风

猛虎行

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

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

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

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

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

”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

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

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

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