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传芳所作的《读易》。诗中以“圣人学易,三绝韦编”开篇,引出对圣人学习《周易》的敬仰之情。接着提到圣人孔子在七十岁时仍渴望延长寿命,以继续学习和领悟《周易》的深奥之处。诗人自比,现年五十九岁,反思自己是否也应如圣人般,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提升。
“伯玉知非,在十年前”,这里引用了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伯玉的故事,他知道自己年轻时有过错误,而诗人则将此视为自己的前车之鉴,提醒自己在过去的十年里是否有过类似的错误或不足。最后,“圣人从心,在十年后”,诗人表达了对圣人境界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圣人能够从内心深处领悟真理,这种境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修炼和达到。
整首诗通过对比圣人与自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自我反省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语言简洁,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