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胶漆至坚,浸之则离。皎皎素丝,溺色染移。
君不我弃,谗人所为。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植在魏晋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名为《乐府(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的“胶漆至坚,浸之则离”两句,用了胶和漆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坚固而又脆弱的关系。当外力作用于它时,即使看似坚不可摧,也会突然分离。这里的“胶漆”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接着,“皎皎素丝,溺色染移”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细腻而深入骨髓的情感。这里的“素丝”可能指的是情感或是某种纽带,而“溺色”则意味着这种情感已经渗透到了内心深处,不可磨灭。
最后,“君不我弃,谗人所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坚持和对他人的怀疑。这里的“君”可能是指朋友或亲近的人,而“谗人”则暗示着周围存在诽谤中伤之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人际关系的微妙和矛盾。
不详
□鸟起舞,凤凰吹笙。
所赍千金剑,通犀间碧玙。
翡翠饰鸡必,标首明月珠。
仙人揽六著,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踰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馀。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閒,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