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

偷得浮生半日闲,登高何必上龙山。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

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诗意盎然的秋日郊游图景。

首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片刻的宁静与自由,仿佛是在偷取时间的一小段,享受片刻的轻松与愉悦。这种对短暂闲暇的珍惜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接着,“登高何必上龙山”一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登山行为的看法。他并不认为必须去攀登名山大川才能体验到登高的乐趣,而是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提升更为重要。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心灵境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层面的追求。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虽自责于对诗酒的热爱,但又因无限的秋光而感到喜悦。这里的“秋光”不仅指自然界的秋色,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诗人通过诗酒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借秋光的美丽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居所——在一片静谧的田野中,用自然的石头作为坐榻,在白云缭绕的深处安放柴门。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林亭中的幽静与贞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而“醉始还”则意味着在享受自然之美与艺术之乐的同时,也需保持一颗谦逊与感恩的心,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满足。

综上所述,《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

收录诗词(108)

瞿士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三)

游花宴月饱欢娱,枥上昂昂皆骏驹。

顾我小才同培塿,学他年少插茱萸。

家贫境胜心无累,醉笑狂吟气最粗。

良会若同鸡黍约,一杯还忆故人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四)

重阳开满菊花金,斗酒忘言良夜深。

顿觉胸怀无俗事,不妨文字问知音。

闲搜好句日红叶,惊觉眠童与宿禽。

此际自然无限趣,一樽须尽故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五)

信步腾腾野岸边,登高节物最堪怜。

今朝暗算当时事,此夜同欢歌酒筵。

清影乍开松岭月,持杯坐醉菊花天。

省躬审分何侥幸,风景依稀似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六)

云压松枝拂石窗,板桥头是读书堂。

风荷老叶萧条绿,露折寒英次第黄。

且醉尊前休怅望,不离名教可颠狂。

主人有酒欢今夕,玉碗盛来琥珀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