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雷阳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形式: 古风

翻译

父亲辛勤劳苦研究《周易》,曾经梦见神人谈论太极。
他用清泉煮蔬菜糙米饭,连醋、盐、酱、姜都不吃。
穿着抵御寒霜的袍子,青色衣衫随风飘动,满头白发在阳光下显得萧瑟。
他自己说像当代的王弼,形容憔悴,人们几乎认不出。
他的儿子名叫亨雷阳,看似疯狂实则不然。
十五岁就开始学习道教张道陵的教义,二十岁已有费长房般的道术。
他能用篆符咒水驱赶鬼魅,早晨游历燕齐,傍晚到达衡湘。
他深信奇异之事世间不少,空谈无益,衣食匮乏。
他阅读古人的书籍理解道理,却常常饿得要死。
他不如沈家灶边的郎君,行为古怪,令人惊奇。
乡亲们惊讶不已争相赠诗,我也随俗写下这首诗。
世间事多应以假象看待,连神仙也是如此。

注释

乃翁:父亲。
辛苦:辛勤努力。
周易:古代占卜经典。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俱不食:都不吃。
缊袍:粗布袍子。
颔须:下巴上的胡须。
王辅嗣:魏晋玄学家。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惫。
张道陵:道教创始人。
篆符咒水:道教符咒和水。
逐鬼物:驱赶鬼怪。
信奇喜异:相信奇异之事。
衣粮:衣物和粮食。
读古人书:研读古籍。
沈家跨灶郎:比喻行为奇特的人。
郭骇:乡邻。
赠诗:赠送诗歌。
徇俗:迎合世俗。
纸:纸张。
万事宜假:世间事多不可当真。
神仙亦如此:连神仙也如此。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赠沈雷阳》。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人通过对周易的研习和梦中的神人谈太极,表达了对宇宙本原和生命真谛的追求。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显示出道士严格的生活禁忌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是对道士外在形象的描绘,既表现了他的清贫和年迈,也隐喻了他内心的清净与高洁。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则是诗人对于这位道士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的肯定。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是对沈雷阳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深意进行的赞美。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则表明了沈雷阳自幼便开始修行,年轻时就已经达到一定境界。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是对沈雷阳道术修为的一种展示。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则是诗人对于这位道士生活态度的赞扬和理解。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是诗人对比了自己与沈雷阳的修为,自嘲自己还未达到沈雷阳那样的境界。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是诗人对于周围人们对这位道士的赞誉和自己的作品给予肯定的态度。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则是诗人对于世间万物都应持有虚怀若谷之心态的体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神仙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生活状态,更通过这种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修行与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赠范君用笔工五首(其五)

善舞吾闻霓裳曲,□□音有陶朱公。

长袖多钱世岂少,铁鞭难得尉迟恭。

形式: 七言绝句

赠范君用笔工五首(其三)

画工如山赤墀下,调子之笔丹青匀。

一洗万古空凡马,曹将军外更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范君用笔工五首(其二)

世上岂无千里马,能骑千里马何人。

直须读书破万卷,始用子笔如有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俞碧岩体仁刊图书

上古包羲卦初画,五行之金刀为革。

两仪四象生□□,□初一圈为太极。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书,削木为方竹为册。

捣纸束毫写今字,世降俗□动山积。

何如简径却艰难,筱簜梓桐事雕刻。

所以近人刊图书,篆籀依稀规鸟迹。

博雅君子具老眼,尔□生者□不识。

紫阳山西星源州,遥见长虹贯白日。

伊人□□□□间,云气开晴碧岩碧。

一旦飘然□□湖,硎刃如□□□□。

谁尝石鼓玩陈仓,忽似野碑揭邹峄。

赠我三印红屈蟠,细□游丝疏复密。

侯王黄金橐驼纽,韩彭何曾得渠力。

如我□绿绶亦无,不过小匣藏寸物。

閒诗倡和外谨封,家书时用报儿侄。

佩之如宝汉刚卯,不惧取将轰霹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