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偶成

老去逢秋鬓已霜,石田茅屋半荒凉。

商声一曲人谁听,疏雨南山豆叶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暮秋时节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与宁静的氛围。

首句“老去逢秋鬓已霜”,诗人以自己的老去为背景,点明了季节与个人状态的双重衰老。鬓发如霜,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衰败。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次句“石田茅屋半荒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简朴。石田代表的是艰苦的劳作之地,而茅屋则是简陋的居所,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远离繁华、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半荒凉的描述,则暗示了生活虽简朴却也略显萧条,与前一句的衰老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第三句“商声一曲人谁听”,借用了音乐中的商音来表达情感。商音在古代乐律中常与悲凉、肃穆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人在这里以“一曲”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独白或感慨,但又强调“人谁听”,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无奈。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暗含了对世态炎凉、人心隔阂的感慨。

最后一句“疏雨南山豆叶黄”,以自然景象收尾,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心境的映射。疏雨轻洒,南山静默,豆叶泛黄,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和谐。然而,这样的美景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豆叶的黄色,既是秋天成熟的象征,也可能是即将凋零的预兆,与诗人的晚年境遇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终结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暮年、自然与社会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

朱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袁方伯舜举之云南

綵旌飞命出金台,绿鬓争推天下才。

南国只今思召伯,甘棠一树待君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虹月舟为张廷翰赋

牙签玉轴载书床,短棹夷犹一水长。

尽说江湖多乐事,风流不独米元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高彦颙思亲堂

秋风陇树悲声切,夜雨灯窗泪眼昏。

莫问他年三釜志,一间茆屋老江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水村

欲避城南车马喧,幽怀日日傍江村。

清风入竹斜分径,新水浮花直到门。

岂为砚田知稼穑,每从诗社醉鸡豚。

东风绿遍池塘草,谁道相看是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