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湘俗日窳敝,嗜恶甘如饴。
良心岂初然,物欲或迫之。
经正则民兴,靡事穷诛夷。
桑麻遂生业,四海治可推。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湖南地区的社会风气问题。诗人廖行之指出,当地风俗日渐颓废,人们对于不良嗜好甚至甘之如饴,似乎被物欲所驱使。他质疑人的良知是否原本如此,暗示了环境和外在因素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诗人强调,通过正确的教化和引导,人民的道德风尚可以振兴,不应过度严惩,而应以教育为主。他还提倡发展农业,尤其是桑麻种植,认为这将带动民生产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治理。整首诗寓含了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和对道德教化的呼吁。
不详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斯文不于政,体用方殊观。
颇闻罢谋曹,渠肯先学官。
而公独古意,首欲尊儒冠。
果哉此道振,善俗良非难。
梅馀傲雪香,柳欲摇金丝。
隆冬如许清,真宰渠物私。
居然风景殊,钟此贤杰姿。
政须鸿钧播,天意扶民彝。
岁寒万本怯,表立苍官荣。
相看琅玕碧,更对梅玉清。
得能三友佳,来寿千载英。
庆事未渠央,高标自天成。
古人重繇使,竭作唯追胥。
两税已复役,三倍将何如。
洪惟爱基本,幸甚均惨舒。
周亲今闾阎,民情力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