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其六十二)

月已破五,年又过半。拄杖拈来,如何判断。

百年三万六千日,也是秦时?轹钻。

形式: 偈颂 押[翰]韵

翻译

月亮已经过了半夜,新的一年也已过去一半。
手握拐杖,思索着,如何分辨这人生的阶段。

注释

月已破五:指月亮过了午夜,即凌晨1-3点。
年又过半:指新的一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
拄杖:手杖,象征着老迈或需要支撑。
拈来:拿在手中,此处指思考。
如何判断:如何区分和理解当前的生活状态。
百年三万六千日:形容人生漫长,一百年有36500天。
秦时:古代中国秦朝时期,这里泛指历史长河。
?轹钻:轹,车轮碾压;钻,古代的一种计数工具,此处比喻时间的流逝。整句意为,即使是秦朝那样的时代,时间也在飞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的偈颂,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月已破五,年又过半",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转,暗示着岁月不待人的紧迫感。"拄杖拈来,如何判断",通过手持拐杖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难以把握和判断时间的消逝。

"百年三万六千日,也是秦时轹钻",将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长久相对比,"秦时轹钻"暗指秦朝的光阴,借古喻今,表达出个人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生活的洞察和对生命的沉思。

收录诗词(151)

释师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七十六首(其六十一)

葛公住此山,此山湛如蓝。

只今何处去,犹自口喃喃。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八)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自古自今,同天同地。

灵山一会尚俨然,雷音堂中谈不二。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七)

挝动禾山鼓,吹起少林笛。

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咄,一任风吹日炙。

形式: 偈颂

偈颂七十六首(其五十五)

前念是凡,后念是圣。脱体无依,因邪打正。

须弥顶上击金钟,七佛如来合掌听。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