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性爱琴某山人有旧藏古琴四其最佳者为赵松雪故物许自南中携赠诗以速之

古音不作古器亡,宝琴百衲无辉光。

江关老屋风雨夕,七条瘦玉沦微茫。

山人家住横云麓,一生消尽清闲福。

明徽妙手发奇声,成连海上传仙曲。

别鹤离鹍调不闻,雪弦寂寂网轻尘。

前年挟策走京洛,相逢一一为吾陈。

云是家藏琴有四,一有有元至正年间识。

蛟唇蛇腹凤皇丝,背篆犹衔松雪字。

中抱泠泠太古心,王孙秀邸寄愁深。

凭添南渡沧桑感,弹彻西台恸哭音。

琴是人非岁复月,浮云柳絮飘空阔。

缣素流传半劫灰,五百年来剩此物。

予爱琴德通琴声,点点寒星纤指横。

若将焦尾遥相赠,便是中郎无限情。

玉轸孤桐分一片,柳家双锁人难见。

梅花淡月隔江南,莫负秋堂红石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毕沅的诗,以古琴为引,讲述了诗人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对友人珍藏古琴的赞赏。首句“古音不作古器亡”,暗示了古琴音韵的独特魅力已随时代变迁而减弱,但琴的珍贵依然可见。接着描述了琴的破旧与沧桑,“宝琴百衲无辉光”、“七条瘦玉沦微茫”,形象地描绘出琴身的残破和岁月痕迹。

诗人进一步通过“山人家住横云麓,一生消尽清闲福”表达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拥有这样一件清雅之物的羡慕。琴声被形容为“明徽妙手发奇声”和“海上传仙曲”,展现了琴音的超凡脱俗。然而,琴调的失传和琴身的孤独也令人感慨,“别鹤离鹍调不闻,雪弦寂寂网轻尘”。

诗人回忆自己在京洛的经历,感叹人事如梦,“琴是人非岁复月”,而古琴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琴的深情厚意,希望友人能将这珍贵的赵松雪遗物赠予他,以寄托彼此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古琴的描绘,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

毕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 字:纕蘅
  • 籍贯:自号灵岩山
  • 生卒年:1730~1797

相关古诗词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一)

滇云驱五马,控制及雕题。

壮士歌《黄鹄》,才人赋《碧鸡》。

心依珠斗北,梦杳玉河西。

影事随鸿爪,轻痕印雪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二)

少住终何益,分襟倍黯然。

鼎占折足象,花断并头缘。

词社彫颜色,欢场寂管弦。

登楼慵怅望,人远夜郎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三)

惜别翻愁聚,重逢在几年。

兰交风谊重,杏籍姓名传。

徵逐人三五,分携路八千。

升庵遗韵在,花髻说前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四)

丽藻争春发,优昙香影分。

苍山屏石画,洱海墨池云。

奉佛生前慧,工书海外闻。

花前及酒后,事事总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