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古朴的山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遗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这几句诗通过山寺古旧的石壁和雕刻精美的龛室,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百身一莓苔"则是对佛像覆盖苔藓的描写,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和遗忘。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是宏伟的佛教建筑,也难免沦为尘土,而那些传说中龙象之类神圣生物的悲泣,更能触动信徒的心弦。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这段落中,诗人描绘了一位使君的到来,他骑着紫马,从西方而至,可能是指佛教的传入。树木和江水都在静谧地守候着,使君和山僧之间的对话,则是在探讨建筑的倾颓。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最后几句诗中,多罗树和莲华台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清净。诸天鬼物无猜疑,是对宗教宽容性的赞美。随后的几句则是对士兵、穷子以及高人的命运的同情,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苦楚和对道德修行之艰辛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通过佛教元素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层意义。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飞仙阁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兰干峻,梯石结搆牢。

万壑攲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形式: 古风

五盘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

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

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

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

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

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