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山之居不皆竹也而其所尚友独在竹遂擅此山予观野纵横陈荆扉半启小舟划柳下不觉欣然呼渡径入万竹烟霏中山灵颇怪俗客何自来耶因留诗云(其二)

山人犹未出山时,风月云烟总为诗。

笑问年来间何阔,此盟应有此君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我这个隐士还未离开山林的时候,风、月、云、烟都成了我的创作素材。
笑着询问这些年时光匆匆,这样的约定恐怕只有你这位知己才会明白。

注释

山人:隐士。
犹:还。
出山:离开隐居的地方。
风月云烟:自然景色,象征闲适生活。
总为诗:常常成为诗的主题。
笑问:笑着询问。
年来:近年来。
间何阔:时间过得多么快。
此盟:过去的约定。
此君:指知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风月云烟皆可为诗的境界。开篇便以“山人犹未出山时”表明诗人仍旧在山中,并没有走出这个宁静的世界。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脱离尘世的愿望。

接下来的“风月云烟总为诗”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似乎在说,即便是最朦胧、飘忽不定的风景,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让他流连忘返。这一句也彰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极高评价和敏锐捕捉。

“笑问年来间何阔”则是转向内心的自问,似乎在询问时间过去得如何,以及与外界的隔阂有多远。这里的“间何阔”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联系的淡漠和疏离。

最后,“此盟应有此君知”则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情谊,仿佛在说,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这种与世隔绝却又充满诗意的生活。这里的“此君”指的是能够理解他隐居山林、以自然为伴的志同道合之人。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创造的境界,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交流,只有真正懂得心灵沟通的人才能共鸣。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相如抚琴

不负百年心,琴中托意深。

如何浑忘却,犹费白头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秋江晚渡图

晚来江上鲤鱼风,十里青山一望中。

自是欲归人意急,等閒付与济川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胡孙图

山果包已尽,充然两嗛中。

雄雌自相命,槲叶老秋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