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寒蛩四壁冷啾啾,寂静长空众籁收。

何处一声初弄笛,有人万里独悲秋。

馀音嘹亮桓伊曲,曙色凄凉赵嘏楼。

不尽江山摇落感,碧云如水满天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闻笛》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听到笛声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联“寒蛩四壁冷啾啾,寂静长空众籁收”以寒蛩(即蟋蟀)的叫声和夜空的寂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秋夜晚的冷寂氛围。寒蛩的叫声在墙壁间回响,显得格外凄冷,而天空中所有的声音似乎都已收敛,只剩下这份孤寂的静谧。

颔联“何处一声初弄笛,有人万里独悲秋”则将焦点转向那声突然响起的笛声。在如此寂静的夜晚,这笛声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笛声是孤独的,它在万里的空间里回荡,引发了一个远在他乡的人对秋天的哀愁。

颈联“馀音嘹亮桓伊曲,曙色凄凉赵嘏楼”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这里提到的“桓伊曲”和“赵嘏楼”,分别借用了历史人物桓伊的笛曲和诗人赵嘏的诗句,来象征笛声的悠扬和情感的深沉。笛声如同桓伊的曲调一样嘹亮,却在黎明前的曙光中显得更加凄凉,仿佛赵嘏楼上的景象一般,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尾联“不尽江山摇落感,碧云如水满天流”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面对着自然界的变迁,诗人不禁生发出对江山易主、世事无常的感慨。碧云如同流动的水,满天铺展,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整首诗通过对笛声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悲欢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崖门吊古

残山剩水崖门下,有宋君臣草草消。

大海回澜犹有恨,荒祠冷月转无聊!

赵家块肉随流水,陆相忠魂化怒潮。

中国祗今新易主,胡儿未必尽天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日本步兵大尉吉村长藏君

君王恩重此身轻,号令初传第一声。

斜出仁川据平壤,国旗耀日上严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画梅,赠吉村长藏君

搓㧎傲骨茁冰肌,不辨南枝与北枝。

阵阵冷香春似海,春风吹上管公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萧莲卿女史

旧闻林子语,空谷有婵娟。

犹带看花眼,来吟咏絮篇。赏心能有几?

觌面竟无缘!悟得生公法,毋为色相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