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行路难》由清代诗人那逊兰保所作,通过描绘行旅之人的艰难与困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追问,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
首句“四角雕轮三足马”,以豪华的车马起笔,暗示了主人公在旅途中的身份与地位,然而紧接着的“请君暂憩瓜庐下”却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简陋的避风港,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旅程中的艰辛与挑战。
“天荆地棘康庄途”,形象地描绘了前行之路的崎岖不平,荆棘密布,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与阻碍。而“问此牺栖胡为者”则表达了对这些困境的不解与困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秋霜昨下羊肠坂”,秋天的霜降使得山路更加险峻,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而“春风自暖桑榆社”则以春日的温暖与生机,象征着希望与转机的存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应保持乐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行旅之人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不易,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