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芙蓉洲走笔寄张鍊师

芙蓉犹满渚,疏桐已殒霜。

泊舟菰蒲中,吴山隐微阳。

因怀静默士,竹林閟玄房。

煮茗汲寒涧,烧丹生夜光。

忆与郑郯辈,閒咏步修廊。

时子有所适,顾瞻重徜徉。

庭下生苔藓,牖间翻诗章。

弈势郑老胜,酒榼郯生将。

雅歌杂诙谐,列坐飞羽觞。

子归日已晚,枣栗亦倾筐。

挥手辄谢别,暮宿荒城傍。

迟明趋所期,待子郑公堂。

晨往遂至昏,企望徒伥伥。

乃嗟仙真驭,固非世所望。

恻恻理归棹,泛泛秋浦长。

还寻甫里陆,更醉山阴王。

素冠斯驰赠,喜知终未忘。

余兹将远适,旅泊犹彷徨。

微风动虚碧,初月照石梁。

旷望对清景,赋诗托陈郎。

茯苓思同煮,夜雨共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夜泊芙蓉洲走笔寄张鍊师》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芙蓉洲泊船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芙蓉犹满渚”写出了芙蓉花盛开的景象,而“疏桐已殒霜”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逝。诗人身处菰蒲丛中,吴山的阳光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接着,诗人怀念起那些静默深思的隐士,想象他们在竹林中的居所,煮茗炼丹,生活简静。诗人回忆与友人郑郯等人在廊下吟咏,饮酒作乐的闲适时光,然而友人已经离去,只剩自己在暮色中徘徊。

夜晚,庭院长满了青苔,窗边翻阅着诗篇,棋局上郑老胜出,酒榼由郯生携带。宴席上歌声与谈笑交织,但子归已晚,诗人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城池。次日清晨,他期待与张鍊师相见,然而时间过去,却未能如愿,感叹仙道遥不可及。

最后,诗人乘船离去,沿途景色如画,心中思念朋友,希望能再次相聚。他想象与张鍊师共享茯苓煮食,共眠于夜雨中的床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石州慢.题谭篆青聊园填词图,用遗山体

击筑歌声,投辖酒徒,燕市新侣。

九衢十丈黄尘,阅尽年年笳鼓。

月泉閒社,还将倦墨愁缣,喁于聊尔相劳苦。

珍重岁寒心,且为君轩舞。欣睹。

东堂贯月,清光退谷,江村堪伍。

读画移尊,递约良宵鸡黍。

旧京坛坫,我如通德残妆,凄然拥髻灯前语。

斯事赖扶轮,看阳春争谱。

形式:

听袁员外弹琴

郎官调绿绮,谷雪赏初晴。

两忘弦与手,流泉松吹声。

问言踰八十,云尝见河清。

挂帆望九华,神人歘相迎。

啖以海上枣,欢爱若平生。

玄遇宁复得,惜哉遗姓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南浦.春草,用玉田春水韵

春色总迷离,又东风、暗向天涯吹晓。

生意烧痕,苏香泥泮,先盼余寒全扫。

铺茵渐展,几番潜逗莺声小。

回首瀛洲非旧处,断梦倦萦瑶草。

愁根旋灭旋生,正黏花衬柳,芟除不了。

休傍战场青,惊沙畔、难觅采芳人到。烟凝路渺。

赋情空对芜城悄。

惟见元都葵麦遍,撩乱夕阳多少。

形式:

古诗一首奉送友仁贤良之京师

吴山朝霭外,阊门春雨余。

超忽孤帆远,天末浮云舒。

君今北阙游,我栖南山庐。

荷锄事耕作,闭户咏诗书。

高林鸣禽曙,青苔行迹疏。

还期茅檐下,一枉故人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