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其二)

高台不见凤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

舞罢翠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高台上已不见凤凰飞翔,只能望着青天与海相接。
舞完后,绿衣少女一同离开国家,战场上白骨堆积如山。
风吹落日催促着行舟出发,潮水冲刷新沙,旧陆地换新貌。
曾经的结绮、临春宫已无处可寻,每年的芳草却依旧惹人忧愁。

注释

凤凰游:比喻高贵或美好的事物不再出现。
青天入海流:形容视野开阔,天空与海洋连成一线。
翠娥:古代对美丽女子的称呼,此处可能指宫女。
战残白骨:战争留下的惨烈景象,白骨遍野。
结绮临春:古代宫殿名,象征繁华。
芳草: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时光或怀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其二)》。诗人以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沉思。

首句“高台不见凤凰游”,描绘了凤凰台的荒凉,暗示凤凰这一吉祥之鸟已不再光顾,暗寓着往昔繁华的消逝。次句“望望青天入海流”则通过广阔的天空和浩渺的大海,进一步渲染了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舞罢翠娥同去国”中的“翠娥”可能指代宫中美人,她们随着历史的车轮一同离去,象征着王朝的更迭。而“战残白骨尚盈丘”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即使过去战火纷飞,战场上白骨累累,如今只剩下丘陵作为见证。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旧的洲渚被新的沙土覆盖,仿佛在催促人们前行。

最后,“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以结绮楼、临春阁这些昔日宫殿的遗迹无处寻觅,转而聚焦于年年生长的芳草,借物抒发对过往荣华的怀念和对人事沧桑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陌]韵

金山行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形式: 古风

春日独酌十首(其二)

江草绿未齐,林花飞已乱。

霁景殊可乐,阴云幸飘散。

且致百斛酒,醉倒落花畔。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春日独酌十首(其一)

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

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

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

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