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契阔灵山乍两年,重来仍是绤衣天。
抽身皂荚黄尘外,到眼琪花碧草前。
终古涛声常作雨,经春苔印又如钱。
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
这首清代诗人汪如洋的《再过燕子洞》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灵山燕子洞的情景。首句“契阔灵山乍两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情厚谊和时隔两年后的意外重逢,"契阔"二字传达出久别重逢的感慨。接下来的"重来仍是绤衣天",以“绤衣”形容天气,暗示季节更迭,但环境依旧朴素自然。
"抽身皂荚黄尘外",诗人通过“皂荚”和“黄尘”对比,强调了从尘世喧嚣中抽身而出,来到这清幽的燕子洞,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到眼琪花碧草前”则生动描绘了眼前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享受。
“终古涛声常作雨”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洞穴附近水声潺潺,仿佛永不停歇的雨声,增添了神秘感。而“经春苔印又如钱”则细致描绘了春天青苔生长的痕迹,如同一枚枚铜钱,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诗人以“使君”自比,表达了对忙碌俗务的厌倦,渴望在这静谧的环境中与孤独的白云相伴,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生活的超脱。
不详
疏声篷背忽脩脩,翠石文沙古渡头。
烛尽邻船初罢酒,更稀戍卒懒登楼。
十年旧续江湖梦,千里平添茝杜愁。
自笑尘劳缘底事,苦将今旧阅浮休。
世间奇境乃有此,云海涛头一峰峙。
高削千仞中忽分,隔断尘迹三万里。
奥府天开清净门,危桥支石惊心魂。
是中止可住仙佛,云连雾断愁猱猿。
松花香覆石屏护,翠微深处清音度。
空山无人云乱飞,寂寂禅琴几朝暮。
君不见,上方僧,倚筇瘦影临青冥。
又不见,寒江子,断墨何年蚀风雨。
定空禅室独坐处,静与琴台共千古。
中山池馆碧溪滨,乔木荒凉迹就湮。
朱爵已迷巢燕宅,青门并少种瓜人。
祇余苔藓滋三径,大半楼台属四邻。
更上危亭看落照,钟山东麓锁烟榛。
水流云在意,同此证初心。
选石坐春昼,惜芳穿故林。
别惊诗力健,豪忘酒杯深。
得句时还读,琅琅和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