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陈圭的《宁海州烟霞洞》描绘了一次海上寻访仙山的壮游经历。诗人以“海上三山知有无”开篇,既表达了对未知仙境的好奇与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越。接下来,“壮游聊访此仙都”一句,点明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仙都,即宁海州的烟霞洞。
“眼穷扶木疑萍梗,身入松萝意画图”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意象,描绘了进入烟霞洞后的所见所感。扶木与萍梗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洞内环境的神秘与变幻莫测;而松萝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
“石室烟消丹灶冷,洞门云锁鹤田芜”进一步渲染了洞府的静谧与空灵。石室中烟雾散去,丹灶冷寂,暗示着这里曾有过炼丹修道的活动,如今却归于宁静。洞门被云雾笼罩,鹤迹难寻,更增添了洞府的神秘色彩。
最后,“东风未尽登临兴,山下斜阳鸟乱呼”收尾,表达了诗人虽已临近返程,但心中仍充满对这次探险的留恋与不舍。东风未尽,似乎还有未完的旅程;夕阳西下,山间鸟鸣,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烟霞洞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