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的《闻吴门消息二首(其二)》。诗中描述了国家大事中的重要转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首句“承制除封八巨州”描绘了朝廷大规模的封疆授职,显示出国家权力的运作;“士恬马饱适逢秋”则暗示了和平时期的到来,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接下来,“三年弟傲群情懈”暗指之前的战争结束,人们在和平中逐渐松懈;“十月城围百战休”进一步强调战争的结束,但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危机。“海岛何人歌为挽”表达了对远方边陲可能的哀挽之情,而“华容有女泪空流”则以个人悲剧映射出更广泛的哀伤。
最后两句“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揭示了诗人对于局势的深刻担忧:一旦失去边防屏障(唇亡),周边藩属可能会乘虚而入,国家动荡不安(板荡),给中央政府带来巨大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不详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跃马横戈东楚陲,据吴连越万熊貔。
风云首护平淮表,日月中昏镇海旗。
玉帐歌残壶尽缺,天门梦觉翮双垂。
南州孺子为民在,愧忝黄琼太尉知。
强兵富境望贤豪,戴縰垂缨恨尔曹。
一聚劫灰私属尽,三边阴雨国殇号。
江光东际汤池阔,山势西来甲观高。
形胜不殊人事改,扁舟谁酹月中醪。
五纬南行秋气高,大河诸将走儿曹。
投鞍尚得齐熊耳,卷甲何堪弃虎牢。
汧陇马肥青苜蓿,甘梁酒压紫蒲萄。
神州比似仙山固,谁料长风掣巨鳌。
天枪几夜直钩陈,车驾高秋重北巡。
总谓羽林无猛士,不缘金屋有佳人。
广寒霓仗閒华月,太液龙舟动白蘋。
雪满上京劳大飨,西风华岳吊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