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华寺为试院拟题于子厚之西亭

三旬襆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

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似当时万竿竹。

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西亭住了三十天,整日对着唐代石碑欣赏不够。
家中的长辈们围住夕阳,仿佛回到了竹林深深的时代。
只有彻底清除荆棘,面对愚潇,才能真正看到西亭的真面貌。

注释

三旬:三十天。
襆被:行李包裹。
西亭:地名,可能指一个住所或景点。
唐碑:唐代的石碑,可能指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重闱:深宅大院,指家庭。
锁断:遮挡。
夕阳天:傍晚的天空。
万竿竹:形容竹林茂密。
彻棘:清除荆棘,比喻克服困难。
愚潇:可能指人名或虚构的人物,也可能象征困境。
面目:真实的样子,面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他以法华寺为试院,寓居子厚的西亭,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对西亭独特风貌的理解。首句“三旬襆被西亭宿”描绘了诗人长期在此居住,夜晚伴着月光或烛火翻阅唐碑的情景,显示出他对古文化的热爱与专注。“卧对唐碑看不足”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沉醉和敬仰。

接下来,“重闱锁断夕阳天”形象地写出了西亭四周环境的静谧和封闭,夕阳斜照,更显孤独,犹如被重重门户围住,与“当时万竿竹”形成对比,暗示了西亭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宁静。“恰似当时万竿竹”暗含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两句“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诗人认为只有在深入体验和理解中,才能真正领略西亭的韵味,这里的“彻棘”可能象征着克服困难,而“愚潇”则可能是诗人自谦或形容心境的淡泊。通过这样的感悟,诗人揭示了西亭隐藏在其表面之下的深层意蕴,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以椰子香炉花瓶为大人寿

石湖居士虞衡志,椰子之身本棕类。

叶间各结三四子,大者能容五升器。

初如青缬美少年,渐久渐黄坚且致。

有穰如玉汁如乳,味如春醪饮辄醉。

番禺老工巧心数,能制瓶炉出新意。

尽力揩摩发光彩,一月工夫成一技。

二瓶可花炉可香,中有千钟万钟味。

笺封囊裹送大人,伴以银奁古心字。

四君俱自南天来,一老新沾北辰赐。

金章紫绶照乡闾,玉色冰神明听视。

天上煌煌列宿光,人间赫赫真郎贵。

人言书自武昌来,知是吾儿寿诗至。

儿供椰果劝椰杯,花露香风俱酒气。

慇勤更作椰子诗,甲子中间一年岁。

形式: 古风

元夕二首(其二)

堕剑遗弓泪未乾,断蓬漂梗不知寒。

月明正在行宫上,犹作瑶墀旧梦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六日坐法华寺东廊揽秀亭

西亭有名字,未若东亭宽。

东亭揽秀者,一目万峰峦。

云兴势浩浩,海立波漫漫。

左见桂阳路,右见舂陵滩。

入山恨不早,行路良独难。

晚来无赖处,渺渺送归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月砚屏

云从林末起,水绕山根发。

古道无行人,疏星伴明月。

不知几千年,宝画閟岩穴。

郁盘不可耐,飞入苍崖骨。

春霆震阴洞,斧首快一划。

铿然堕人间,与世瑞文籍。

自从欧公来,百载今又获。

当时砚屏歌,谪仙倾坐客。

前人傥可验,此美未易测。

吾叔旧不痴,根蒂厚所殖。

定为子孙庆,可但几案饰。

恨无大苏手,对之有惭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