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亭观水分得大字

忧民登危亭,注视万里外。

溟濛云气浮,势与江海汇。

苍山恐低沉,况复问畎浍。

禾麻安更论,老稚念颠狈。

蛟鼍自出没,牛马失向背。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

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

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

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

一雨即瀰漫,孰谓乾坤大。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临漳亭观水分得大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绘在临漳亭上观览江水分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首句“忧民登危亭”,点明诗人因忧虑民众疾苦而登上高处,以俯瞰广阔的天地。接着“注视万里外”一句,展现出诗人视野的辽阔和心怀天下的胸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云气、江海、山峦、禾麻、蛟鼍、牛马等自然景象,以及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同时也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两句,诗人将风雨视为侵凌百姓的“雨师”,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感慨,并暗含对治理者未能妥善应对的批评。随后,“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进一步描绘了风雨肆虐的情景,强调了灾害的严重性。

最后,“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表达了诗人对当政者能够把握时机,实现国家安定和谐的美好愿望。“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则寄托了诗人希望清除社会阴霾,让光明普照的愿望。“一雨即瀰漫,孰谓乾坤大”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之大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孙公素朝奉还台

暑雨正郁陶,流汗坐深甑。

忽闻公素来,清风先满径。

高谈别后事,琳琅发吾听。

听之复何如,五月冰雪莹。

况逢至治朝,日月开二圣。

大臣用老成,群辟要方正。

如公亦几人,尚未擢谏诤。

浮舟每经年,山川寓幽兴。

皇皇岁华晚,曳屣漫吟咏。

行矣勿徘徊,金门待新命。

形式: 古风

题妙胜院西轩并赠权师

老木不知年,苍藤已垂地。

高枝生晚阴,低枝散凉气。

好鸟时复来,鸣声似弦吹。

道人开小轩,幽庭增广庇。

庬眉霜雪顶,休焉释尘累。

馀功又及物,丹砂和灵剂。

一粒愈沉疴,求者四方至。

应接运真悲,平等均我施。

相逢惜已晚,残光念如寄。

何当择深山,同师乐禅味。

形式: 古风

清江台致酒赠范希远龙图

行手出烟雾,致酒清江台。

水浅横沙露,林疏远山来。

白鸟一双落,青猿三叫哀。

谁展摩诘图,而把渊明杯。

妙娥始七岁,弹筝殷晴雷。

或如鸾凤吟,唤得阳春回。

主人亚父孙,卓荦王佐才。

高谈使我听,明珠欲倾怀。

爽魄超太虚,月窟无飞埃。

一饮不知醉,浩歌忘草莱。

迟明系双棹,回首安在哉。

尺水公自养,以待天门开。

形式: 古风

赠陈师道判官

自从梅老死,诗言失平淡。

我欲回众航,力弱不可缆。

栖迟二十年,时时漫孤啖。

忽逢陈夫子,两目海水湛。

为我聊一吟,粹芳超俗艳。

又如赵氏璧,毫发绝瑕玷。

愈多愈精好,璀璀摘骊颔。

借令李杜在,决敌未应敢。

低头亟趋降,吞声就诛贬。

招来君尚谦,且曰吾与点。

穷朝把樽酒,金斝红浪飐。

胡为眷幕府,半百尚壈坎。

幽兰没萧艾,明珠混野芡。

何当叩相阁,斯人愿收敛。

置之翰林中,万丈看光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