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其二)

一片长河水,苍茫接远天。

我来经几度,系缆绿杨边。

野鸟烟中没,孤帆树杪悬。

星光杂渔火,迢递满前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䌌英的《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水乡行舟图景。首句“一片长河水,苍茫接远天”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河流的壮丽景象,河水悠长,与远方的天空相接,展现出天地交融的宏大画面。接下来,“我来经几度,系缆绿杨边”表达了诗人多次经过此地,对这条路线的熟悉和对绿杨岸边的亲切感。

“野鸟烟中没,孤帆树杪悬”通过动态的细节描绘,写出了野鸟消失在朦胧烟雾中,而孤帆则高悬于树梢之上,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舟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孤独感。最后两句“星光杂渔火,迢递满前川”以星点渔火与远方的星光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暗示了舟行的夜晚,以及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思绪的延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舟行途中的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旅途中的闲适与感慨。

收录诗词(9)

张䌌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馆陶入都舟行杂咏(其三)

客行时已久,离思入斜曛。

木落乌啼树,风高雁入云。

人家依岸仄,鸡犬隔篱闻。

指点西山近,浮峦净翠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偶成

堕溷飘茵遇各殊,难凭巧拙判荣枯。

可怜绝艳天孙锦,尽作障泥不作襦。

倾城何必尽名姝,月范花模总过谀。

此意深知惟宋玉,《高唐》赋后赋《登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寄若绮妹即寿四十初度兼示婉紃妹仲远弟

吾家弱妹已四十,怪底吾衰鬓萧瑟。

半生旧事付云烟,岁月骎骎去何急。

忆昔垂髫侍亲侧,四女娟娟最珍惜。

名花入槛尽骈枝,娇鸟能言皆比翼。

我年十四好读书,一编相与时咿唔。

读书常苦识字少,索解不得心烦纡。

是时家贫乏衣食,穷巷萧条鲜行迹。

严君挟策事壮游,慈母持门瘁心力。

午炊晓汲未觉劳,得暇便欲拈柔毫。

就中三妹最精锐,昼日苦短常终宵。

我长频年苦多病,经月连旬废妆镜。

书卷纵横列枕衾,病里耽吟觉心净。

妹年最稚性尤敏,漱玉含珠出灵性。

五龄解辩《黄花》诗,十岁能工《海棠咏》。

深闺窈窕春日长,软尘不到瑶琴旁。

诗怀杳杳入霄汉,幽梦瑟瑟飞潇湘。

身世浑忘溷尘俗,罗绮何荣脂粉辱。

班、宋长怀绝代才,施、嫱空陋千秋目。

转眼倥偬人事劳,告归最苦鸟辞巢。

六年秦馆犹联袂,一去燕台慨系匏。

哀乐中年苦相逼,雁断乌啼剧凄恻。

恶劫偏多儿女魔,终天莫报劬劳德。

虞渊堕日不可探,我处塞北君江南。

消沈心志各已久,我困米盐君井臼。

郎署委蛇守一官,故乡迢递无千亩。

牵萝补屋愿已迟,羡尔偕隐犹联枝。

清贫绝称孟光志,比屋好咏灵均辞。

矫矫谭公振时器,骨性清醇似吾弟。

身外升沈未足论,尘中契合嗟何易。

即今燕婉和且平,参昴肃肃瑶光明。

佳儿娇女各争秀,相对便足怡吾情。

人生行乐苦不足,况乃襟期厌庸福。

得失寻常付一人,荣华变幻纷千族。

兰陵三月东风香,樱笋味美琼筵张。

弟归千里姊同舍,长歌短倡倾壶觞。

我望江乡欲飞至,梦里云山寄遐思。

万绪俄生九折肠,卅年最忆童时事。

愿祝西池锡大年,相将订我玉台编。

汉家十志长生箓,刘氏全书不老丹。

太息吾衰事难竟,简策丛残多未定。

考俗思陈列国风,无邪欲正中闺行。

阃内非凭文字传,少时艰苦亦堪怜。

百龄扰扰终何补,一世悠悠未足信。

我倡新诗为子寿,夙志应须早成就。

他日编书集一门,白头重与绳衍谬。

形式: 古风

志梦

乡关望不极,离别日已久。

不尽倚闾情,空馀泪盈袖。

东风滞归鸿,离思苦相逗。

飒飒北窗风,迢迢水添漏。

辗转不成眠,遥夜长如昼。

霜天鸣杜宇,淡月下窗牖。

虹桥在何许,缥缈不能渡。

嫦娥怜寂寞,指点虚无路。

朦胧云雾起,倏忽百馀里。

不闻风涛声,归心静如水。

扶桑标旭日,浮霞散罗绮。

回看半掩扉,依旧苍筤里。

绣闼尚依稀,屏开篆缕微。

帘栊鹦鹉报,阿弟笑牵衣。

连袂趍瑶砌,承欢出锦帏。

刍尼晨报喜,镫蕊夜悬辉。

寒梅香乍坼,话雨西窗夕。

新茗瀹龙团,琼芝泛苍柏。

日暖画堂前,飞觞醉绮筵。

椿萱同介寿,姊妹各披笺。

酒酣携紫佩,飞花点衣袂。

散步下阶墀,风细鸟声碎。

草色漾新痕,松风拂深翠。

流连心神怡,此乐不可再。

云烟倏渺渺,惊雷堕天表。

肃然动魂魄,曙色横窗晓。

乡国杳何之,帐冷残镫小。

似闻慈母语,絮絮犹未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