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的《登塞上台,和幼海周人韵》。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边塞之上的感慨与思考。首句“曾嗟雁唳越王台”,以雁鸣唤起对历史往事的感叹,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接着,“何处分飞又北来!”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感慨。诗人借雁的迁徙,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游子几时归故里?”这一问,直击人心,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关切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最后一句“年年秋影落空杯”,以酒杯中的秋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雁、游子、秋影等意象,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