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还乡夫子遇贤侯,抚字情知不自由。
莫把一名专懊恼,放教双眼绝冤雠。
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流。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乡的读书人与一位贤能的县令相遇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话和细节,展现了县令的人品和治理才能,以及读书人的敬佩之情。
"还乡夫子遇贤侯,抚字情知不自由" 表示归乡的读书人在与贤能的县令相遇时,心中充满了敬意,每一个字都流露出对对方的尊重和不可言说的温馨之情。
"莫把一名专懊恼,放教双眼绝冤雠" 强调不要让单纯的名字成为烦恼,应当以宽广的心胸去看待事物,不要陷入狭隘的怨恨中。
"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流" 描述读书人穿着简朴的衣裳,似乎有些不舍地离开了县令设下的宴席,而县令则悠闲地询问道德之流,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共同追求。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表达了读书人对于九华峰上有知音相伴的渴望,同时又对县令能够早日归来,安然居住表示羡慕。这里的“九华”可能是指一个理想中的地方,也可能是实际存在的地名,代表着一种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柔美的语言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清廉官员的敬仰,以及对知识交流和心灵沟通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
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
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
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帝里无相识,何门迹可亲。
愿开言重口,荐与分深人。
卷许新诗出,家怜旧业贫。
今从九江去,应免更迷津。
春在门阑秋未离,不因人荐只因诗。
半年宾馆成前事,一日侯门失旧知。
霜岛树凋猿叫夜,湖田谷熟雁来时。
西风万里东归去,更把愁心说向谁。
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在客易为销岁月,到家难住似经过。
帆飞楚国风涛润,马度蓝关雨雪多。
长把行藏信天道,不知天道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