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过普明禅院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有诗意:
“自昔仁为里”开篇即展现了古人以仁义治理乡里的美好愿景。
“于今福作田”则是说现在的人们通过种植庄稼来获得幸福与吉祥。
接下来的两句,“清风残竹地,宝色故池天”,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庭院景象。这里,“清风”、“残竹”营造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氛围,而“宝色故池天”则透露出一丝神秘与古老。
“绘象成真侣,家声入梵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艺术和禅宗文化的赞美之情。其中,“绘象成真侣”是说通过绘画来传递真实的情感和境界,而“家声入梵缘”则是指家族的名声与佛法的因缘紧密相连。
最后两句,“一披龙藏集,无复叹亡篇”,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珍视之情。这里,“一披龙藏集”形容的是珍贵且难得一见的经典文籍,而“无复叹亡篇”则是说不再感慨那些已经丢失的古籍。
整首诗通过描绘禅院的宁静与神秘,以及对佛教文化和传统文献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