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林为悼念亡友汤有宗所作。诗中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联“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开篇即点明了对远方友人去世的深切哀痛,千里之遥,消息传来,不禁悲从中来,面对风声,痛哭失声,泪水湿透衣襟。这里通过空间距离和情感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哀悼之情的深重。
颔联“追思前事总成梦,欲吊芳魂空有心。”进一步深化哀思,回忆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能化为梦境,心中虽有吊唁逝者的愿望,却只能徒增伤感,无法实现。这一联将现实与回忆交织,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遗憾。
颈联“午院尘生徐稚榻,夜窗弦绝伯牙琴。”运用典故,以古代名士徐稚的榻上积满灰尘,象征逝者已逝,不再有人陪伴;伯牙弹琴,子期不在,琴声断绝,比喻失去知音的孤独与哀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离世后留下的寂静与空虚。
尾联“萱堂更有高年母,想在泉台恨亦深。”转而关注逝者家庭中的其他亲人,尤其是高龄的母亲,她对逝者的思念和哀痛同样深沉,即使在另一个世界(泉台),也难以释怀。这一联将哀思扩展到更广泛的家庭情感层面,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典故运用,深刻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