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丁澎的《山鹧鸪·春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旖旎的春夜画卷。首句“雾浸梨花冷画屏”,以雾气笼罩的梨花和冰冷的画屏,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朦胧的氛围,暗示着春夜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流苏卷月透,正三更”进一步渲染了深夜的寂静,月光透过流苏洒在画屏上,透露出淡淡的光影,时间已至深夜三点。此处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深沉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被郎偷把银灴减,将了鸳鸯绣未成”通过女子的视角,写她发现心上人悄悄地调整了床头的灯火,暗示着他的存在和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鸳鸯绣未完成,寓意着爱情的甜蜜与期待尚未达成。
“小语乍惺惺”描绘女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被轻轻唤醒,发出细小的声音,显得娇羞而又清醒。接着,“低垂银蒜落、悄无声”描绘了银制的帘钩悄然落下,整个画面宁静无声,只有女子的心跳声和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贪欢枕上情如醉,多少啼鹃唤不醒”,表达了女子沉浸在幸福的欢愉中,仿佛沉醉,连杜鹃鸟的啼叫也未能将她从梦境中唤醒。这既是对当下欢愉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时光不愿醒来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美和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清夜欢愉与春梦难醒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