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偏远山区行走的疲惫与闲适。"日暮倦趋山市远",写出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倦,对山间市集的向往。"解衣聊复憩岩阿",则表达了他暂时卸下行囊,在岩石边休息的轻松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云迷险道藤穿石,水落悬崖草乱坡",通过描绘险峻山路被藤蔓缠绕、水声潺潺、草丛杂乱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和路途的艰辛。"木客下时人迹少",进一步突显出山区人烟稀少,增添了孤独感。
"鹧鸪啼处客愁多",以鹧鸪的啼声引发诗人内心的愁绪,暗示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向南言语凭谁辩,莫问蛮方事若何",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语言不通,对未知蛮方之事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乡道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