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赤城山

拄藜扶我过桥东,便觉晴岚翠扫空。

紫府百年藏玉简,丹崖千丈挹仙风。

释签书到新罗国,卧佛岩连旧梵宫。

稽首导师悲愿在,我宁辛苦守诗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天台赤城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拄藜扶我过桥东”,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徒步登山的情景,拄着藜杖穿过小桥,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行旅之态。接着“便觉晴岚翠扫空”一句,通过视觉感受,展现了山间清新的空气和翠绿的景色,仿佛将一切尘埃都洗净,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净化与宁静。

“紫府百年藏玉简,丹崖千丈挹仙风”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想象,将山中的洞府比作藏有珍贵文献的神秘之地,而高耸的丹崖则仿佛能吸纳仙人的清风,进一步渲染了山中仙境般的氛围。

“释签书到新罗国,卧佛岩连旧梵宫”则将目光转向佛教文化,提到诗人可能在山中遇到了与佛教相关的场所或人物,如签书(僧侣)和卧佛岩、旧梵宫,这些元素增添了诗作的文化深度和宗教色彩。

最后,“稽首导师悲愿在,我宁辛苦守诗穷”表达了诗人对导师(可能是佛教导师)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坚守文学创作的决心,即使道路艰难,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热爱。

收录诗词(8)

释蕴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覆射辞

太岁当头立,诸神不敢当。

其中有一物,犹带洞庭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云叟叠寄其送衡甫世兄之任博罗及在博脱险复职始末诗数章索和兼录省报见示才弱不能一一步酬爰综前后事迹成七律一章却寄并赠衡甫

花落讼庭几度春,博罗又现宰官身。

于公折狱情无枉,宓子弹琴化更神。

骥足未酬他日志,鸿嗷先溥此时仁。

声名莫道非洋溢,异国人曾拜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偈三首(其一)

君王了了,将帅惺惺。一回得胜,六国平宁。

形式: 偈颂 押[青]韵

偈三首(其二)

行年七十老躘踵,眼目精明耳不聋。

忽地有人欺负我,一拳打倒过关东。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