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二)

峨眉有仙人,颜如皦日光。

蜿蜒御双龙,云气四飞扬。

朝游蓬莱山,暮归太微堂。

天命自流行,混沌居中央。

我为德充符,万物皆无伤。

窅然丧天下,乃能应帝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仙人形象,其容貌如同明亮的日光,乘着两条神龙在云间翱翔,朝向蓬莱山,夜晚则返回太微堂。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秩序的尊重。

“峨眉有仙人,颜如皦日光。” 开篇即以峨眉山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容颜如同日光般明亮的仙人形象,暗示其非凡的气质和超脱的境界。

“蜿蜒御双龙,云气四飞扬。” 描述了仙人驾驭两条神龙在云间自由飞翔的情景,展现了其超凡的能力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朝游蓬莱山,暮归太微堂。”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的日常行踪,从蓬莱山开始一天的旅程,到夜晚返回太微堂结束一天的生活,体现了其生活的规律性和与宇宙节奏的共鸣。

“天命自流行,混沌居中央。” 这里表达了对宇宙自然法则的理解,认为天命自有其运行规律,而混沌(原始状态)则处于宇宙的中心,体现了对宇宙本源的思考。

“我为德充符,万物皆无伤。” 诗人自比为德行充盈之人,认为自己能够包容万物,不被外界事物所伤害,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

“窅然丧天下,乃能应帝王。”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不为权力所动的追求,即使在帝王面前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展现出一种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浓郁的道家哲学色彩。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

条风拂樱梅,翠羽鸣参差。

昊天爱万物,飞植各乘时。

如何苦贫士,鬒发成素丝。

幽兰生谷底,朝阳无见期。

渴饮坚冰浆,饥掇丹林荑。

苟非含道腴,安得好容姿。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四)

惊风鼓松柏,栖鸟群翻飞。

开门望行人,浮云暮不归。

种桃爱其葩,种柳爱其枝。

虽无岁寒用,夙昔同裳衣。

鱼目乱火齐,蟾蜍蚀清晖。

遂令金石交,千里相乖违。

拔剑击盘石,石碎剑亦亏。

感激将何言,泪下空涟而。

形式: 古风

咏怀(其五)

仙人骖文螭,西游阆风阙。

神珠藏九渊,变化如日月。

顾见世间人,声色自沉没。

仲尼居九夷,至道当谁悦。

哀哉人命危,蜉蝣伤掘阅。

兹时方板荡,匡济需贤哲。

列宿在草莽,紫薇光彷佛。

天钟运筹人,何时见功伐。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六)

鼷鼠潜神丘,鹓雏集高枝。

区区保性命,二虫曾何知。

哲人无死地,所至福履绥。

以兹七尺身,为君作蓍龟。

赴义不返顾,成仁无推移。

天狼纷下食,中土为肉糜。

予为民请命,大呼起疮痍。

事成天地悦,事败鬼神悲。

乘道而浮游,无须驾鸾螭。

妻孥乃敝屣,已矣从此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