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
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
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挽延平李先生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通过“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两句,展现了这位先生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简单生活的乐趣。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两句,引用了两位哲学家的名言,表达了对先生智慧和人格的敬仰。最后,“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则暗示了先生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如同他在世时追求的快乐和平静之地,如今变成了安息之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平李先生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描绘,赞美了他的超凡脱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岐路方南北,师门数仞高。
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
斩板今来此,怀经痛所遭。
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
伤心触目经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
上疏归来空皂囊,未妨随意宿僧房。
旧题岁月那堪数,惭愧平生一瓣香。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