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籴行

边头八月秋田熟,南村北村夜舂粟。

大平车子走无轮,载米入场声辘辘。

官置斗斛人自量,市价日与时低昂。

得钱却载车上去,出门掉臂归山乡。

老翁扶杖笑且语,大儿踏歌小儿舞。

酒酣歌罢喜复悲,却忆前年输籴苦。

田头刈禾人未归,吏已打门嗔我迟。

名为和籴实强取,使我父子长寒饥。

今年官场有籴米,卖米得钱固其理。

力排众议改旧法,闻说郎中人姓李。

小民无力酬天公,但愿谷米年年丰。

年年与官足兵食,三军饱食眠秋风。

郎中归坐天子侧,更与小民说休戚。

莫使明年复开籴,老翁还作前年泣。

形式: 古风

翻译

田头八月稻谷熟,村庄夜晚舂米忙。
大车无轮行无声,满载粮食入场响。
官家斗斛百姓量,市场价格日波动。
赚得钱财再回家,挥手归乡心欢畅。
老翁持杖笑谈间,大儿唱歌小儿舞。
酒醉歌罢喜又悲,忆起前年买粮苦。
收割完毕人未归,官差催粮怒我迟。
名义上是和籴实为夺,使我一家受冻挨饿。
今年官府购粮新,卖粮得钱理所应。
力排众议改陈规,听说官员姓李知。
小民力弱难报国,只盼五谷丰登时。
每年粮食足军需,三军饱餐睡秋风。
官员归位天子近,百姓疾苦他关心。
切勿再来强行购,以免老翁再涕泣。

注释

秋田:秋季的农田。
夜舂粟:夜晚舂米。
大平车子:大型平板车。
辘辘:车轮滚动的声音。
斗斛:古代容量单位。
和籴:官府以低价强制购买粮食。
强取:强行夺取。
郎中:古代官职,这里指官员。
休戚:忧喜、祸福。
开籴:重新开始低价购粮。

鉴赏

这首宋诗《罢籴行》是黄裳所作,描绘了乡村农民在政策变革下的生活情景。首句“边头八月秋田熟”,点明了丰收的季节,然而接下来的“南村北村夜舂粟”暗示了粮食交易的活跃。官府推行的“和籴”政策,原本应是稳定物价,但实际执行中却“名为和籴实强取”,给农民带来了苦难,如“使我父子长寒饥”。

诗人通过“老翁扶杖笑且语,大儿踏歌小儿舞”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对新政策的些许喜悦,因为“今年官场有籴米,卖米得钱固其理”。然而,他们深知这短暂的安宁背后是“力排众议”的改革,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莫使明年复开籴”。

最后,诗人以“老翁还作前年泣”的预想作结,表达了对官府决策的深深忧虑,希望“谷米年年丰”,士兵们能“三军饱食眠秋风”,而百姓不再遭受“强取”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宋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政策公正的期盼。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初秋

化工多事了,却收天巧,都与西风。

数峰云如扫,闲垂六幕,初见秋容。

昨夜烦襟顿释,一雨洗遥空。

偏有银蟾好,千里人同。

引起游人多感,为静中景色,悲思无穷。

傍雕栏怀古,谁问紫元翁。

也难逢、金华时候,又岂知、幽会水精宫。

尘缘满,指烟霞去,多在江东。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水龙吟.方外述怀

五城中锁奇书,世间睡里无人唤。

家家自有,月中丹桂,朱衣仙子。

能驻光阴,解留颜鬓,引君霄汉。

便西归、休梦华胥国□,约无限、烟霞伴。

谁是采真高士,幻中寻取元非幻。

时人不为,玉峰三秀,尘缘难断。

莫说英雄,万端愁绪,夕阳孤馆。

到流年过尽,韶华去了,起浮生叹。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永遇乐(其一)玩雪

朝霭藏晖,客袍惊暖,天巧无意。

杳杳谁知,包含造化,忽作人间瑞。

儿童欢笑,忙来花下,便饮九春和气。

急拿舟,高人乘兴,江天助我幽思。

缤纷似剪,峥嵘如画,莫道冬容憔悴。

恍象含空,尘无一点,疑在天宫里。

酒楼酣宴,茶轩清玩,且待桂花来至。

有馀光,明年待看,明红暗翠。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永遇乐(其二)冬日席上

天接重云,月临残腊,时有幽意。

化作瑶池,纷纷戏蝶,一色非人世。

无情征雁,乘风南向,怅望有情难寄。

暖惊梅,先传芳信,夜来万宝春至。

中齐胜境,东藩和气,自有名园佳丽。

一梦休嗟,三千好客,何处寻珠履。

小堂人静,尊前清昼,好惜岁华如逝。

管弦中,金杯更劝,朱颜皓齿。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