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谷茅斋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小路深入变得幽静,不见车马驶过的痕迹。
松花如金色粉末飘落,青苔叶片随风翻动。
虫鸣鸟叫交织成春天的声音,傍晚的烟云笼罩,天色渐暗。
世俗的尘嚣从何处侵入,这里常常紧闭着溪边的小门。

注释

野径:偏僻的小路。
深密:深远而隐蔽。
车马痕:车辆和马蹄的印记。
松花:松树的花朵。
金粉:比喻松花颜色像金粉。
苔叶:覆盖苔藓的叶子。
翠茸:绿色的绒毛状苔藓。
虫鸟春音:春天的虫鸣鸟叫。
烟云晚色:傍晚的云雾和天色。
昏:昏暗。
俗尘:世俗的尘埃。
何处入:从何处进入。
长是:总是。
掩:关闭。
溪门:溪边的小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静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一条曲折的小路越走越深入,周围环境异常静谧,没有任何行人留下的足迹,这是对自然之美与孤寂生活的一种描绘。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松林中飘落的花瓣如同金粉一般,地上的苔藓则因长时间的积累而显得厚实且色泽鲜明,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生长、物象更新的感悟。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这两句捕捉到了春天里的生机与晚霞的迷离。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各种春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而远处的烟云则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暮色,这是对自然界声色变化的一种艺术再现。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拒斥和逃避,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持。这里的“掩溪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将自己封闭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物的细腻刻画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东谷独往

久不到东谷,晚晴欣细履。

阴阴夹路木,溅溅落溪水。

幽涎界屏粉,乱喙刻窗纸。

兀坐忘所归,烟云逼人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东斋闷书

读书已无效,何用转劳苦。

闲斋幸无事,日共古人语。

古人议论好,善恶皆有补。

舍此欲奚为,惟应睡满午。

形式: 古风

仙人(其一)

身著青罗绯衣裙,口诵白羽黑翮文。

半空欲下复不下,回首翩然归五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仙禽送景逊赴阶州监税

肃肃彼灵羽,英英下瑶台。

扬翘俗采暗,振响仙籁回。

凡鸟只敛避,众人亦惊猜。

罗以万目网,离以双翼摧。

十载困尘土,一身伏蒿莱。

晦色不敢耀,藏音岂能哀。

饥肠金屑实,渴吻琼浆开。

俯首事澡刷,一飞游九垓。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