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吕颐浩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终于金榜题名的喜悦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过往辛勤努力的回顾,以及对未来抱负实现的期待。
首句“十载灯前笔下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十年如一日,在昏黄的灯光下勤勉读书、笔耕不辍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时间的漫长和艰苦求学过程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次句“如今雁塔幸题名”,则表达了诗人金榜题名后的欣喜之情。雁塔,古代科举考试中,及第者的名字会被刻在雁塔上,象征着荣耀与成就。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的成功,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知识与才华的认可。
尾句“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则是诗人对未来抱负的展望。他年,意味着未来,诗人希望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时,能够不忘初心,不因功成名就而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简陋条件(长檠可能指代简陋的油灯),保持谦逊和对知识的热爱。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既追求成功,又不忘本,保持初心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吕颐浩作为一位学者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知识与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