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岩(其二)

同向天岩最上游,诗翁来见九螭头。

僧房为映川原好,野水空随岁月流。

玉节朝天行日促,金风驱雨暮云收。

已摹大字镌山骨,要与匡庐万古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玉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联“同向天岩最上游,诗翁来见九螭头。”以“天岩”为背景,点明了游览地点的高远与神秘,同时引入了“诗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颔联“僧房为映川原好,野水空随岁月流。”通过僧房与川原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永恒。野水随岁月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僧房的存在则为这静谧的景色增添了一份人文气息,使得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颈联“玉节朝天行日促,金风驱雨暮云收。”描绘了时间的紧迫与自然景象的变化。早晨的玉节(可能指某种仪式或标志)匆匆而过,预示着时间的宝贵;傍晚的金风驱散了雨云,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展现了自然界中秩序与变化的和谐统一。

尾联“已摹大字镌山骨,要与匡庐万古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眼前的美景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的愿望。通过“摹大字”和“镌山骨”的比喻,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与匡庐(庐山)一样,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对永恒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2)

陈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玉岩次韵(其二)

世路从来疏散甚,江山好处且归休。

饭馀正好远寻景,棋罢何妨閒倚楼。

岭外梅疏初破腊,岩前松老不知秋。

晚风落日催归兴,更约闲时取次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漫作(其二)

烟冷风寒处,芙蓉三两枝。

愁怀方换酒,秋意更催诗。

不遇元白友,宁寻沈宋师。

谁知苦吟处,发落一丝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红梅

陇头人未来,江南春几许。

惆怅玉笛声,吹落胭脂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素曲送酒

帘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

烦君玉指轻拢撚,慢拨死灰送一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