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立秋闺怨

何处响秋风。叶叶声声晓露中。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昨夜飕飕小槛东。

君听也应同。寂寞孤衾睡未浓。

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难道檀郎耳不聪。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鉴赏

这首《南乡子·立秋闺怨》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在立秋时节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哀愁。

开篇“何处响秋风”,以秋风起始,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季节更迭带来的寂寥感。接着,“叶叶声声晓露中”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露水中的落叶声,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昨夜飕飕小槛东。”这一句通过女子捡拾阶下的梧桐叶来观察,不仅表现了她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关注,也暗含了她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特别是“飕飕”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微风吹过的声音,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君听也应同。寂寞孤衾睡未浓。”这里直接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伴侣的思念之情。她希望对方能理解并感受到此刻的孤独与寂寞,仿佛在说:“如果你能听到这声音,也应该能体会到我的心情吧。”“孤衾”二字更是直白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联系仅限于想象中的伴侣。

最后,“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难道檀郎耳不聪。”将时间线拉长至七夕和中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相思的无尽。这里的“檀郎”是古代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女子在此处似乎在责问:难道你连这些节日的声音都听不到吗?是否意味着你已经忘记了我,还是我在你心中已变得如此遥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立秋时节一位深闺女子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远方伴侣的深切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清代闺怨词的特点。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七娘子.题画

疏梅修竹何葱倩。花香人影难分辨。

裙带斜飘,鬓鬟低颤。如何背却芙蓉面。

露浓苔滑鞋儿践。一枝折损春风乱。

笛里声残,陇头书远。故垂罗袂羞人见。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江南春.偶见

波活活,橹咿咿。鸦头新袜子,鸭嘴小船儿。

双双摇过春江去,搅乱侬心如柳丝。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减字木兰花.赠妓

短衫秃袖。一辆鞋儿何处有。茉莉花香。

爱杀婷婷堕马妆。内家风调。理发佯羞还忍笑。

见客何曾。才出兰闺是小冯。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三入燕词

带刀马上。竟似幽并游侠状。身不离鞍。

月黑星昏夜渡寒。玉鞭梢软。较胜珊瑚三寸管。

也学粗豪。指点垆头索酒瓢。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