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清凉法和禅师”为题,由宋代诗人刘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一位高僧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首句“东南谁是识弥天”,以东南地区为背景,提出疑问,暗示了对高僧身份的探寻与尊敬。接下来的“觉海乌藤搅欲乾”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高僧的智慧比作深邃的海洋中的乌藤,形象地表达了其智慧的深厚与广阔。
“金色髯耏飞妙吼,云间头角傲秋蟠”两句,通过金色的胡须和高昂的头角,描绘出高僧威严而超凡的形象,仿佛在云间傲视秋日,展现出其内心的坚定与超脱。
“觚棱势逼嶙峋去,杖屦阴回矗櫹宽”则通过觚棱(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的逼近与杖屦(僧人行走的工具)的回旋,展现了高僧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定,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最后,“十载洒然重洗我,一襟通底是清澜”两句,表达了诗人历经十年后,再次被高僧的智慧与修为所洗涤,心灵得到了净化,如同清澈的湖水一般透明纯净。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高僧的深深敬仰,也表达了自己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成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自身在精神世界中的探索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