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留别石田阜阳诸公(其二)

石田佳处阜阳亭,几度清游到玉瓶。

金井夜凉初叶下,石门云尽数峰青。

林间扫榻同僧定,洞里鸣琴共鹤听。

正好欢携仍又别,不堪愁思晚冥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初秋留别石田阜阳诸公(其二)》描绘了一幅秋日石田阜阳亭的优美画面。首句“石田佳处阜阳亭”点出地点,赞美石田景色之佳,阜阳亭则是诗人与友人聚会之地。接下来的“几度清游到玉瓶”,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多次在此地的清爽游览,暗示了深厚的友情。

“金井夜凉初叶下”描绘了夜晚井边的清凉,落叶飘落,增添了秋意。而“石门云尽数峰青”则通过石门和青峰,展现出山间的宁静与秀美,给人以空灵之感。诗人与僧侣一同打坐修行,“林间扫榻同僧定”,表现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洞里鸣琴共鹤听”更是诗意盎然,想象在洞中弹琴,连仙鹤也为之驻足聆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然而,“正好欢携仍又别”,诗人感叹相聚虽欢,但离别在即,不禁涌上愁绪。“不堪愁思晚冥冥”,以傍晚的昏暗氛围烘托离别的哀伤,使得全诗情感饱满,余韵悠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田阜阳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禅意生活的追求,最后以淡淡的离愁收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怀安蒋明府望云思亲卷

马上闽关若太行,白云飞处似河阳。

宁教带雨将归梦,莫更因风度远乡。

亲舍几回空外忆,宦情偏向此中忘。

遥知吏散棠阴下,柱笏行看欲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梅江陈以仁先辈

龙峰耆旧几人存,独客心悲不忍论。

华表鹤归尘梦远,少微星坠海云昏。

留宾别馆空悬榻,点易寒窗静掩门。

零落为君歌薤露,行人无泪也销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宪检校沈公望云图

隐侯家世巽湖阴,何事看云怅别心。

亲舍几年违色养,宦游千里戴华簪。

乌台月暗怀乡远,鹤发秋来入梦深。

自昔忠臣缘孝子,白华歌尽有馀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判官秩满赴天官

府僚官满动行轩,西出闽关望白门。

千里独随征骑别,一廉多付路人言。

趋朝不用逢杨意,荐剡于今有巨源。

明到南宫应考绩,政成此外更何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