迓泉守晚宿囊山

山木转斜晖,秋风动客衣。

露华侵坐冷,星宿傍檐稀。

楼迥钟声隐,更长烛影微。

年来倦奔走,早觉利名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山上的树木映照着斜阳,秋风吹过使行人的衣裳摇曳。
露水渐重,使得周围的凉意侵入座位,星星稀疏地挂在屋檐边。
远处的楼阁传来低沉的钟声,夜深了,蜡烛的光影变得微弱。
近年来,我厌倦了疲于奔命的生活,早就明白名利并非生活的真谛。

注释

山木:山上的树木。
转:映照。
斜晖:斜阳。
秋风:秋风。
动:吹动。
客衣:行人的衣服。
露华:露水。
侵:侵入。
坐冷:座位变冷。
星宿:星星。
傍檐稀:稀疏地挂在屋檐边。
楼迥:远处的楼阁。
钟声:钟鸣声。
隐:低沉。
更长:夜深。
烛影:蜡烛的光影。
微:微弱。
年来:近年来。
倦奔走:厌倦奔忙。
早觉:早已明白。
利名非:名利不重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诗人迎接泉守(地方官员)在囊山住宿的情景。首句“山木转斜晖”展现了夕阳余晖洒在山林之景,暗示时光流转。"秋风动客衣"则写出秋风吹过,使行人的衣物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凉意。

"露华侵坐冷"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降临,露水带来清冷,诗人与友人围坐静思。"星宿傍檐稀"描绘了星空低垂,稀疏的星辰映照在屋檐边,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寥落。

"楼迥钟声隐"写远处楼阁上传来的钟声渐行渐远,显得空旷而深远。"更长烛影微"则描绘了夜深人静,烛火微弱,光影摇曳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年来倦奔走,早觉利名非"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常年奔波劳碌的厌倦,以及对名利无常的深刻体悟。整首诗以景寓情,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返照

返照隐西山,烟村一水间。

路长人自急,林暮鸟知还。

枫巷秋常扫,蓬门夜不关。

风尘犹剧盗,岁月但催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邵监携诗相访用集中閒居韵为谢

知君琢句用功深,屹立长城不受侵。

纸上云烟惊老眼,笔端风雨起予心。

万里初逢谈衮衮,一尊相对树阴阴。

斯文入手岂易得,况复逃空喜足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閒居

一水远能白,群山阴更青。

静怜风细细,閒任雨冥冥。

春色供多病,时情畏独醒。

平生忧国意,客至问朝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陈晋江以壬戌四月上浣宴同僚于二公亭

百年遗址俯郊坰,十里苍波带古亭。

隔岸楼台春去远,满湖烟雨酒微醒。

苔碑缺落庭松老,野鸟去来汀草青。

风物不殊天竺路,扁舟髣髴旧曾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