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怀仙(其二)》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充满想象的画面。
首句“二十三处饮,人人见此人”以“饮”字开篇,暗示了诗中人物的非凡之处,仿佛在众多场合中都能被人所见,流露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气息。接着,“高情无不可,良会任相亲”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这位人物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无论是何种情境,都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瑶草春深长,琼花雨后新”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瑶草与琼花作为自然界中的美好象征,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中人物如同这些植物一样,拥有着不凡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品质。雨后的清新更增添了这份美好,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位人物的特别恩赐。
最后,“相思在天上,云月是芳邻”将情感升华至更高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仙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天上”并非实指,而是借以表达一种超越现实、向往理想的精神世界。云月作为芳邻,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致,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深切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富有哲理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