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行在赋赠(其二)

赋就凌云是子虚,时来应诏上公车。

江都自挟天人策,宣室应收痛哭书。

照夜旧誇南海月,抟风今化北溟鱼。

经纶草昧君能事,避世金门乐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往行在赋赠(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避世与入世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赋就凌云是子虚,时来应诏上公车。”以“子虚”比喻虚构或不真实的创作,而“应诏上公车”则暗示了诗人期待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既有对虚幻创作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官场的向往。

颔联“江都自挟天人策,宣室应收痛哭书。”中,“江都”可能指代某种策略或计划,“天人策”寓意高妙的谋略或智慧。“宣室”则可能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痛哭书”可能是指表达强烈情感的奏章或信件。这一联通过“自挟”与“应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策略自信的同时,也期待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接纳。

颈联“照夜旧誇南海月,抟风今化北溟鱼。”“南海月”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成就或美好的回忆,“北溟鱼”则可能代表诗人当前的处境或目标。这一联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诗人从过去的荣耀到现在的转变,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尾联“经纶草昧君能事,避世金门乐有馀。”“经纶”意为治理国家大事,“草昧”形容初建或未定之局,“金门”可能指皇宫或权力的象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同时也有避世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入世与避世的平衡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社会角色以及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责任的思考。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酉元夕辞弋何赏灯步韵

绿林处处播烽烟,火树何堪照绮筵。

半壁山河劳鞅掌,一挑风月懒横肩。

花飞已悟春如梦,漏永翻怜夜似年。

十二玉楼歌吹寂,银蟾无语下西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弋何更名作

结阵曾闻傍武威,冥冥今喜遂高飞。

云逵有路为仪好,烟水无争致慕稀。

字写碧霄成露布,书成雪窟出重围。

知君万里来宾意,不为芦花一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苏元易贻湛用喈彩树牡丹招赏因赋

彩胜贻来自美人,名花宁独擅芳晨。

雕阑绣幕千金夜,魏紫姚黄一树春。

隋苑豪华嗟已故,汉宫灯火喜重新。

赋诗知有清平调,好向君王笛里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瑶台翁八十一

归去来兮事若何,扶胥江上足烟波。

两都作宰贤声著,四世同堂乐事多。

佳气重瞻关外紫,春风新长鬓边皤。

渭滨正入飞熊梦,蓬岛无劳青鸟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