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往行在赋赠(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避世与入世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赋就凌云是子虚,时来应诏上公车。”以“子虚”比喻虚构或不真实的创作,而“应诏上公车”则暗示了诗人期待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既有对虚幻创作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官场的向往。
颔联“江都自挟天人策,宣室应收痛哭书。”中,“江都”可能指代某种策略或计划,“天人策”寓意高妙的谋略或智慧。“宣室”则可能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痛哭书”可能是指表达强烈情感的奏章或信件。这一联通过“自挟”与“应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策略自信的同时,也期待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接纳。
颈联“照夜旧誇南海月,抟风今化北溟鱼。”“南海月”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成就或美好的回忆,“北溟鱼”则可能代表诗人当前的处境或目标。这一联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诗人从过去的荣耀到现在的转变,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尾联“经纶草昧君能事,避世金门乐有馀。”“经纶”意为治理国家大事,“草昧”形容初建或未定之局,“金门”可能指皇宫或权力的象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同时也有避世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入世与避世的平衡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社会角色以及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