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郎西京留台

先公勋烈盛盐梅,清白仍闻世济才。

华省拂衣辞簿领,长衢回首谢尘埃。

嵩峰排雾依稀出,洛水迎人迤逦来。

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先父的功绩如同盐和梅一样显赫,清廉且有治世之才。
他从显赫的官署中毅然辞职,离开文书工作,回头告别世俗尘埃。
嵩山的峰峦穿透云雾若隐若现,洛水潺潺,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
我告诉走在前面的白发官员,这与昔日的李西台并无不同。

注释

勋烈:显赫的功绩。
盐梅: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济才:治世之才。
华省:显赫的官署。
簿领:文书工作。
尘埃:世俗尘土。
嵩峰:嵩山。
排雾:穿透云雾。
迤逦:蜿蜒曲折。
马前头白吏:走在前面的官员。
李西台:历史上的贤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李侍郎西京留台》。诗中流露出对友人李侍郎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

"先公勋烈盛盐梅,清白仍闻世济才。"

这两句诗是对李侍郎的赞美。"先公勋烈"指的是李侍郎的祖上有过功勋,而"盛盐梅"则是一个比喻,盐梅为北地珍贵之物,用以形容李侍郎的才华和德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侍郎家族背景和个人才能的高度评价。

"华省拂衣辞簿领,长衢回首谢尘埃。"

这里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心境。"华省"指的是繁华之地,即朝廷所在,而"拂衣"则表示出发的时刻。"辞簿领"则是说别离时手持的信物或礼物。"长衢回首谢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和不舍。

"嵩峰排雾依稀出,洛水迎人迤逦来。"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嵩峰"指的是嵩山,而"排雾依稀出"则形容山势在晨雾中渐渐显现。"洛水迎人迤逦来"则是说洛水缓缓流来,好像在欢迎送别之人。

"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李侍郎的期望和祝福。"寄语"即是通过诗句传达信息,而"马前头白吏"则是一种比喻,用以形容官员清廉无私。"何殊昔日李西台"则是在提醒李侍郎不要忘记过去在李西台的经历,保持自己的本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祠部知滑州

东郡堤繇苦,向来烟火疏。

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馀。

贤守车才下,疲人意已纾。

行闻谣五裤,京廪满郊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李尉以监丞致仕归闽中

行行歌式微,浩叹返荆扉。

却著登山屐,尽焚趋府衣。

溪清鱼影乱,竹闇笋牙肥。

应悔浮名误,空将白发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周密学真定安抚使

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声闻。

陌上壶浆溢,潭边花气曛。

遥知待新将,民物两欣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孟仲习宜君令

合抱生毫末,无为厌小官。

政成心更逸,道胜意常宽。

野迥山形秀,云疏雪意阑。

离杯如不尽,何用禦祁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