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杂咏(其三)

秋山雨过濯浓青,远近泉声谡入听。

新搆云居号松鹤,千秋万载奉慈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中雨后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和谐交融。

首句“秋山雨过濯浓青”,以“秋山”为背景,点明季节与地点,接着“雨过”二字,暗示了先前的雨水洗礼,使山色更加鲜明,一个“濯”字生动地描绘出雨水洗净山色的清新感。“浓青”则强调了雨后山色的深邃与生机勃勃。整句营造了一种雨后山林的清新氛围。

次句“远近泉声谡入听”,将视角从视觉转向听觉,通过“远近泉声”描绘了山间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谡”字在这里形容声音的清脆响亮,仿佛直接进入听者的耳中,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清脆悦耳的自然之声。

第三句“新构云居号松鹤”,转而描述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这里提到的“云居”可能是指新建的寺庙或道观,以“新构”二字强调了其新颖与现代感,而“松鹤”则是传统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与长寿的意象,通过“号”字,表达了人们对这一处建筑的尊崇与敬仰,以及对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认同。

最后一句“千秋万载奉慈宁”,总结了对这一处自然与人文结合之地的永恒赞美与期待。这里的“慈宁”可能指的是对安宁、祥和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表达。整句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长久传承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关怀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山雨过后山林的清新之美,以及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存在的向往与祝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庄杂咏(其四)

点笔文轩命墨娥,成书便拟号归禾。

未如七十传灵囿,动植飞潜较总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莺啼序

检点春光,啭不尽、千声春鸟。

惊心甚、偷送流年,报春又呼春杪。

浓绿烟拖花是梦,残红雨过香生晓。

爱吾庐城北,不用较春多少。

曲曲荒林,瀰瀰春涨,四面银波缟。

向中流、拿引葱鹙,烦襟濯空如扫。

指斜阳、树挂愁些,易黄昏,天连青了。

笑频年,碧草炎枯,白鹇才到。

昼长卜夜,尽待月上鸟飞,任鱼游春沼。

想多感多情,人世拘牵,难逢嬉笑。

舞爱溪前,歌听尘外,纵饶耳目成怡悦,只中年、欢处心神悄。

破除万事,须知饮莫留残,便醉也,还萦搅。

陡来心上,往日今番,一样春风袅。

端的年随春逝,弄花攀柳,几同荣落,几争媸好。

灯火楼台,笙箫尊酒,廿年胜事难重问,喜白头、健饭青天照。

临流几个知心,剩数晨钟,星稀月小。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莺啼序

常是春间,趁美景、看花听鸟。

早催过、寒食清明,韶华将近春杪。

雨过无尘苔藓润,风晴浥露垂杨晓。

但愿留春住,休遣绿肥红少。

落絮无端,如棉似霰,满地铺纤缟。

怕枝头、雨困风攲,繁英转眼如扫。

只花前、翠倚红偎,酒杯持、吾生足了。

反禁他,花落花开,引将愁到。

微吟信步,转过小亭别渚,映红桥绿沼。

宛濠上、华林鱼鸟,相忘不言而笑。

骀荡春风,婆娑昼永,徘徊薄暮忘归去,渐碧天、无际月明悄。

春宵难买,共道一刻千金,愁谁信,飞花搅。

东山丝竹,画鹢凌波,按拍行云袅。

是第一流人物,名士风流,乱头粗服,看来都好。

漏莫催银,山须颓玉,夜深犹恐花枝睡,更留连、高烛红妆照。

不殊老子当年,乘兴方深,南楼月小。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莺啼序

敞阁新晴,懒心绪、拟同倦鸟。

倏枝上、百舌生端,声声催道春杪。

几点悠悠花渐落,一番寂寂情曾晓。

趁碧漪晴泛,高旷如今全少。

画舫才移,短桡初拨,飞鹭翻鲜缟。

看危峰、斜壁堆青,无烦雨沐风扫。

望馀霞、散绮初收,早繁灯、光摇未了。

宛珊瑚,历落腾辉,鲛人疑到。

兼逢此夜,不教滃云蔽树,止微岚映沼。

任波涌鱼愁,歌拂鸦惊,井蛙空笑。

横槊英名,叩舷幽趣,何妨吾辈都收领,问底事、匆匆惹忧悄。

羽觞赌胜,联骈坐倚雕阑,拇陈起,欢声搅。

湘帘纹细,龙沫谁薰,暗觉芳馨袅。

最喜慈亲身健,儿妇偕随,天伦真乐,今宵偏好。

酒阑歌罢,漏陈人静,园林深处重阴障,恰疏星、郎朗来相照。

回望隔岸楼台,雾锁烟迷,山高月小。

形式: 词牌: 莺啼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