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运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炼之法。"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表明内在的真实与充实是关键,而非外在的张扬和夸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则强调通过内在修养达到精神上的坚韧和勇猛。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描绘了心灵的广大无边,能够包容一切。"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辽阔与诗人胸怀的开阔。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则是指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层面的自由和圆满。最后两句"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寓意于修行之道,不可用强迫之心去持守,而应顺其自然,让内在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流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和修养之道的深刻理解。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皇。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