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家琪对顾亭林先生著作的读后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才命运以及社会风气的感慨。首联“寸心天万世,六合清明开”以宏大视角,展现顾亭林的思想深远影响如同天地般永恒,时代清明。颔联“风云积时代,日月相往来”进一步强调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的延续。
颈联“地维隆西北,万里山横排”描绘了地理形势,暗示顾亭林的思想如山脉般横亘,稳固而深远。接下来的“中突一华起,浑抱洪濛胎”形象地比喻顾亭林的思想犹如华夏文明的崛起,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河水昆仑顶,毕气吞江淮”运用自然景观,象征顾亭林的学说如黄河源头,包容广大。尾联“方海司出纳,全脉为之回”则形容顾亭林的思想如江海一般,影响着学术的潮流。
诗人感叹“士不遇三代,贤愚齐尘埃”,表达对人才际遇的无奈,认为在那个时代,即使是贤能之人也可能被埋没。他希望回归古代的制度,但又意识到这需要非凡之才,而现实中却无人能担当此重任。
“清时召不起,老病完形骸”表达了对顾亭林未能在盛世被重用的遗憾,以及自己年老体衰的境况。最后,“冬青屡相识,夜哭臣麻鞋”以个人的悲凉经历,呼应前文的感慨,表达对顾亭林深深的敬仰和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对顾亭林及其思想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