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入定门

石门闭空翠,中有释子居。

藤萝蔽白日,化景人世殊。

真僧坐何年,膝下穿黄芦。

劫灰几轮变,悟此因地初。

茫茫圆镜中,一脱尘垢污。

斯门尚可入,余亦当结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凡脱俗的山中禅寺景象。首句“石门闭空翠”以石门隐于一片深绿色的自然之中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中有释子居”点明此处是僧侣修行之所,进一步强化了禅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藤萝蔽白日,化景人世殊”两句,通过藤蔓和花朵遮蔽阳光,暗示了外界世界的喧嚣与这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遁入佛门后的超然物外之感。接下来,“真僧坐何年,膝下穿黄芦”描绘了一位高僧长年累月在此修行,甚至在膝下都穿出了黄芦,形象地表现了僧人的坚定与执着。

“劫灰几轮变,悟此因地初”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但通过修行,僧人能够洞察宇宙的真理,回归最初的本心。最后,“茫茫圆镜中,一脱尘垢污”用圆镜比喻,象征着通过修行,心灵得以净化,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与污染。

“斯门尚可入,余亦当结庐”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希望也能加入其中,体验那份超脱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禅寺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哲理,以及诗人对此的深深共鸣与向往。

收录诗词(16)

林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心桥晚坐

危桥临清流,水影逗寒石。

上有千仞松,年深翳萝薜。

杖策谐幽寻,吟啸终日夕。

心与寒流清,迹比浮云寂。

即此澹忘归,香风满巾舄。

形式: 古风

凝霜树

南山有嘉木,翠影何离离。

东风丽晴旭,秋月悬枯枝。

泠然一夜霜,曙色凝参差。

恍疑云锦张,乍若霞彩施。

即兹有琼树,何必仙路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自鸣石

峨峨南山石,逗影青云连。

时来忽长鸣,声若雷霆喧。

崩腾震林木,隐隐落寒泉。

得非天鼓坠,无乃仙乐悬。

物理有如此,使我心凄然。

形式: 古风

题叶仕晦后山亭

濑溪一水清如玉,两岸蒹葭映寒绿。

白云深处后山亭,四畔乔松覆修竹。

迎风八面窗棂开,萧然一径生莓苔。

房栊白日琴书静,诗酒长年嘉客来。

主人相对情何极,引麈谈玄罄平昔。

似结山灵泉石盟,岂伊朝市云泥隔。

天书昨夜徵岩扉,束装远赴招贤期。

一官海邑香名遍,千里云山辙迹稀。

三年涖政多嘉绩,云外飞凫快双翼。

考最天官衣锦归,叙情乡旧论心日。

时维秋暮天宇清,纷纷篱菊繁金英。

落霞孤鹜空中见,水鸟风帆望处生。

锦衣公子蟾宫客,襟怀似与秋波溢。

抹月披风七步成,飞龙卧凤挥毫得。

顾余性拙耽胜游,雄词莫继良可羞。

兹辰共对尊前酒,良朋美景空淹留。

主人不久归南海,山中猿鹤遥相待。

后夜孤琴过草亭,萝月风泉重感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