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桥

志士各有立,处死焉能同。

当时百里奚,亦不殉虞公。

况复晋君在,虚器拥宫中。

智氏非其主,安得云效忠。

士为知己死,朋友理尚通。

荣枯不改节,此事固足风。

若云君臣义,天地相始终。

宁论知不知,报施说亦穷。

厉叔虽慷慨,愤怼非靖共。

一死良为难,惜哉言不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龚景瀚的《豫让桥》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豫让刺杀智伯的故事进行评述,表达了对忠诚与知遇之恩的深刻理解。首句“志士各有立,处死焉能同”揭示了英雄人物对于生死的不同抉择,强调了个体差异。接下来通过比较百里奚和豫让的行为,指出豫让不因虞公的昏庸而殉葬,而是选择为主人智伯尽忠。

诗中提到晋君在位,智伯的器重却空洞无实,暗示了豫让的忠诚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智伯的信任。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则,认为朋友之间也有相似的道义相通之处。豫让坚守荣誉,无论荣辱都不改变节操,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然而,诗人也指出,真正的君臣之义应如天地长久,而非单纯依赖知遇之恩。因此,是否一定要报答知遇之恩至死方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豫让的慷慨行为虽然可贵,但他的愤怒和愤慨并未导向和平共处,他的言辞也不够中肯。

最后,诗人惋惜豫让的一死过于冲动,未能以更为理智的方式表达他的忠诚。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探讨了忠诚、知遇、节操和理性抉择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忠义观念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9)

龚景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登皋兰山作

皋兰山,远在焉支之西千余里,金城城外安有此。

隋人不学误题名,清秋九日策马来,登高远望赤雄哉。

是非往迹何足问,对此茫茫且举杯。

持螯饮酒歌慨慷,置身如在青天上。

俯视秦川一气中,万里关河何莽苍。

丈夫未得际风云,低头矮屋日论文。

祭酒书生封侯相,功名何必三将军。

四顾踌躇忽不乐,满目哀鸿在林薄。

已费司农百万钱,诸君何以忧民瘼。

南望况有欃与枪,洞庭两岸纷屯营。

黄河之水滚滚从东去,安得挽入湖湘洗甲兵。

形式: 古风

题王蓬心前辈司马诗卷

镫残漏尽未停披,一卷淋浪白傅诗。

独坐浑忘通夜永,相看又是十年迟。

青衫江上人还健,红板声中酒莫辞。

最是长安行乐处,红墙银汉起人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李畏吾乌岩图

坐听乌声客自悲,赢粮可悔出山时。

南州一檄犹堪喜,东阁重来独较迟。

绕树星稀怜夜永,将雏头白数归期。

天南啮指何人痛,华实根心本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峡口听雨

子规啼咽打头风,十二巫山曲曲笼。

上峡雨后悬溜外,极天寒到暮云中。

秋声牢落高唐路,客思凄迷蜀道丛。

等是萧萧时节异,江南烟侣问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