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其四)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

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山间庵舍的静谧与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感悟。

首句“衲被蒙头宿火红”,以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僧人夜宿庵中的场景,衲被覆盖着头,火炉中燃起的火焰映红了四周,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他们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安顿。

次句“雪寒愁听上方钟”,描述了外界环境的寒冷与雪景,以及僧人在深夜听到远处寺庙传来钟声时的思绪。这里的“愁”字并非忧愁之意,而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第三句“开门忽怪山为海”,是全诗中最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一句。随着门的开启,原本熟悉的山峦瞬间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这种转变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夸张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它象征着诗人面对自然奇观时的震撼与惊喜,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万叠银涛露一峰”,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深化。在一片银白色的海浪中,仅有一座山峰露出水面,仿佛是天地间唯一的静止点,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寓意着在浩瀚宇宙中个体的存在与独特性。这一句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思,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冬日山间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4)

惟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 字:天如
  • 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
  • 籍贯:吉安永新

相关古诗词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窈窕仙家何处寻,夕阳明灭乱云深。

大溪横断青山合,一路风帆入树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其一)

虬须铁面岸纶巾,胆气粗豪语逼人。

二十三年不相见,却疑年少是前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其二)

雨嶂烟峦翠欲流,天开图画万山头。

凌霄阁上凭阑意,留与他年说旧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其三)

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

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