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春寒

水榭春寒,梅雪漫阶,竹云堕墙。

数花时近也,采芳香径,旧情著处,看月西窗。

十二楼中,玉妃卧冷,懒掬胭脂放海棠。

层堤外,渺归鸿无数,江树苍苍。席藑夜礼东皇。

剪蕙叶为笺当绿章。

道杏晴三月,等莺啼晓,草烟万里,待鴂鸣芳。

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白更长。

江南岸,正柳边无路,沙雨微茫。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春天寒意尚在水榭,梅花与雪装饰着台阶,竹影倒映在墙上。
花朵数量逐渐增多,沿着香气弥漫的小径,旧时的情感在西窗下流连。
在高高的十二楼中,冷清的玉人躺着,懒得摘取胭脂赏海棠。
湖边的堤岸之外,无数归雁飞过,江边的树木苍翠。
夜晚在席草上向东方之神行礼,用剪下的蕙叶当作绿色的信纸。
三月的杏花盛开,等待晨莺的啼叫,万里草地笼罩着烟雾,静候杜鹃的鸣叫。
九十天的春光,却因愁绪使我头发迅速变白。
江南岸边,正当柳树旁无路可走,细雨迷茫。

注释

水榭:建在水边的亭子。
梅雪:梅花和雪花。
归鸿:归来的鸿雁。
东皇:古代对东方之神的称呼。
绿章:绿色的书信或文书。
杏晴:晴朗的杏花天气。
鴂鸣:杜鹃鸟的叫声。
柳边:柳树旁边。
沙雨:细小如沙的雨。

鉴赏

这首《沁园春·春寒》是宋代词人徐宝之所作,描绘了春天寒意未消的景象。开篇“水榭春寒,梅雪漫阶,竹云堕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榭周围的清冷景色,梅花与白雪相映,翠竹倒映在墙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接着,“数花时近也,采芳香径,旧情著处,看月西窗”写诗人漫步花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西窗下赏月,寓言岁月流转,旧事如梦。词人借“十二楼中,玉妃卧冷,懒掬胭脂放海棠”描绘了楼上冷清的画面,暗示了繁华不再的落寞。

下片转而抒发对春光的感慨,“席藑夜礼东皇。剪蕙叶为笺当绿章”,表达对春神的敬意,用蕙叶制作绿色的信笺,寄托对春回大地的期盼。接下来,“道杏晴三月,等莺啼晓,草烟万里,待鴂鸣芳”描绘了杏花盛开、黄莺报春、芳草满眼的春景,但又暗示着时光匆匆,春光易逝。

最后,“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白更长”表达了词人对春去春回的深深忧虑,感叹春光短暂,白发因此益增。结尾“江南岸,正柳边无路,沙雨微茫”以景结情,描绘了江南岸边柳丝纷飞,细雨迷蒙的景象,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以及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6)

徐宝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

人间秋至。对暮雨满城,沈思如水。

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

南楼月冷曾多恨,怕而今、夜深横吹。

那堪更听,萧萧摵摵,透窗摇睡。问楚梦、闲云何地。

但手约轻绡,省人深意。红树池塘,谁见宿妆凝睇。

旧时裘马行歌事,合都归、汀苹烟芷。

思王渐老,休为明珰,沈吟洛涘。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莺啼序

荼一番过雨,洒残花似雪。

向清晓、步入东风,细拾苔砌馀靥。

有数片、飞沾翠柳,萦回半著双归蝶。

悄无人、共立幽禽,昵昵能说。

因念年华,最苦易失,对春愁暗结。

叹自古、曾有佳人,长门深闭修洁。

寄么弦、千言万语,闷满眼、欲弹难彻。

靠珠栊,风雨微收,落花时节。

春工渐老,绿草连天,别浦共一色。

但暮霭、朝烟无际,尽日目极,江南江北,杜鹃叫裂。

此时此意,危魂黯黯,渭城客舍青青树,问何人、把酒来看别。

思量怎向,迟回独掩青扉,夕阳犹照南陌。

春应记得,旧日疏狂,等受今磨折。

便永谢、五湖烟艇,只有吟诗,曲坞煎茶,小窗眠月。

春还自省,把融和事,长留芳昼人间世,与羁臣、恨妾销离恻。

自题蕙叶回春,坐听蓬壶,漏声细咽。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句(其一)

炊熟风瓢动,吟归雪砚枯。

形式: 押[虞]韵

句(其二)

尽日飞花急,隔溪芳草深。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