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偶作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

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小孩子在生炉火,又添加了一根香。
老翁手拿拂尘,坐在床边轻轻扫拂。
掀起帘幔看天色,把书斋移到日光下。
品尝新鲜的饼和水果,穿着温暖的旧衣服。
知足常乐,生活安定,享受悠闲的性情之地。
无论是非,动静都不构成妨碍。
没有事物能牵累我,也没有情感可以忘怀。
不必担忧衰老和疾病,内心本身就是治疗的良方。

注释

童子:小孩。
装炉火:生火取暖。
行添:添加。
老翁:年老的男子。
麈尾:一种用动物尾巴制成的拂尘,古人用以驱蚊蝇或表示身份。
卷缦:掀起帘幔。
移斋:移动书斋的位置。
甘鲜:甜美新鲜。
饼果:饼和水果。
稳暖:温暖舒适。
止足:知足。
安生理:使生活安定。
悠闲:闲适自在。
乐性场:享受性情的地方。
是非:对错,纷争。
一以遣:一概抛开。
物相累:事物带来的牵累。
情可忘:情感可以忘记。
不须:不必。
忧老病:担忧衰老和疾病。
心是自医王:内心的力量可以自我疗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的生活图景,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童子为炉火添香,老翁持刷拂床,都是一天中不经意却温馨的画面。卷缦观察天气,将斋移至日光之下,这些动作都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甘美的新鲜食品,稳暖的旧衣物,更凸显了诗人对生活质朴、安逸的一种追求。而“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满足与享受,认为在这种平淡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显示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对待事物持有一种豁然的心态。接着,“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则强调了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是没有外界的牵绊,也不会有所遗忘的情感。

最后,“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在年迈多病之时,也无需过分担忧,因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本身就是治疗一切烦恼的良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留别

秋凉卷朝簟,春暖撤夜衾。

虽是无情物,欲别尚沈吟。

况与有情别,别随情浅深。

二年欢笑意,一旦东西心。

独留诚可念,同行力不任。

前事讵能料,后期谅难寻。

唯有潺湲泪,不惜共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病中哭金銮子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

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

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

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

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